要想恢复生态,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总量。这是环保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原因。
文/万本太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以生态功能现状和潜力为依据,确定区域主体功能;以功能定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确定区域开发强度。目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协调的开发格局,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体现了人地和谐的自然观,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按功能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由于接纳了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且超出了其自净能力和容量,使环境系统自身的功能受到损害,长时期积累就造成生态失衡,甚至是功能丧失。因此,要想恢复生态,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总量。这就是环保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原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日本实施得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行了,对东京湾和濑户内海实行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中国在“十五”期间就开始实行了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那时是控制12项污染物,其中水中8项,大气中3项,固体废弃物1项,但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国家又继续实行此项制度,控制指标减到2项,目标是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10%。到2009年底,实际超额完成了任务。COD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2.45%,SO2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4.29%。
污染物排放量,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区域功能定位等综合因素进行分配的。对东中西三大地带来说,在现有排放量的基础上,东部削减力度大一些,中部处于平均水平,西部削减力度小一些,有的省份甚至是不削减,还要给增量。这在“十二五”期间,将体现得更充分些。比如像青、藏、新、蒙等省区就是如此。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比如,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额是既定的,要想再建设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项目,就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上大压小,“腾笼换鸟”的措施,关停高污染、高耗能、效益低的企业,腾出总量来才行。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内怎么实行呢?
禁止开发区不允许开发,因此不分配污染物总量;限制开发区,受开发强度所限,因保护主体功能的需要,分配污染物总量有限,要开发项目也只能是知识经济型和绿色经济型;优化开发区,多数是已无环境容量的地区,因此,不会分配增量。而要想发展,只能采取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
重点开发区,可以分配增量。这些地区多是发展不足,有环境空间。但是,总量分配需以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为限。所以,开发建设项目,一要依据产业规划把好产业政策关;二要依据功能区的要求,把好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三要把好分配给企业的许可排放总量关。
把好环评验收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