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金融组织和知识银行,在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国际技术援助经验。2011年,亚行与广东省、财政部达成协议,亚行为广东省提供政策与咨询技术援助,研究农村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广东省方面由省委政策研究室、省财政厅作为项目执行单位。项目确定后,亚行通过公开招标组成了包括省内外知名环保专家、国际环保专家在内的研究团队,就广东农村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广东农村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总报告》及6个子报告。现将主要研究成果摘要刊登。
现实意义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短板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关则文)
改革开放前,广东主要是农业省份,农村基本是沿袭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基本可以通过自然环境来消化吸收。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政府开始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98年颁布《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但这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还是以城市为主,农村的环境保护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环保的重要文件,广东也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保力度。广东开始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11年,广东召开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树立环保自觉、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标志着广东农村环保工作进入新阶段。
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和小城镇环境保护仍然是全省环保事业中基础薄弱、问题突出、诉求迫切的领域。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下决心把农村和小城镇环保工作这块短板补齐,既为广东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全国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鲜活的经验和示范。
突出问题
1.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率低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 胡浩民)
问题: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我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6万吨/日,很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截至2011年,全省只有20个县(市)城区解决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二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较少,生活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中小城镇污水相当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三是全省仍有约6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水质合格率低。四是人畜粪便依然是农村生活污染的顽疾,广东仍有约100万群众未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
对策:一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继续推广和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建立农村环卫保洁制度。二是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推进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珠三角发达地区城市加快推进周边乡镇集中治污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珠三角发达地区要将农村饮用水纳入城镇统一供水范围,其他地区要基本形成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到2015年彻底解决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继续加快农村改厕步伐,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2.农业生产污染不容忽视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吴启堂)
问题:一是养殖场普遍存在清粪方式简陋、污水及粪便缺乏有效处理等问题,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已成为影响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产养殖存在着饲料过度投放等问题。二是部分农村地区土壤中重金属超标,造成稻米、蔬菜等农产品污染。三是化肥农药污染不容忽视。肥料利用率低,2010年全省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544.31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警戒线。四是塑料农膜废弃污染不容忽视,广东单位面积地膜使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5倍。
对策:一是加强农村禽畜养殖污染防治。重点监控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畜禽养殖场。制定政策法规,从源头防止有害化学品随意进入食物链。在工矿业项目和养殖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加入环保成本估算。二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农产品。探索将化肥补贴经费用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或者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三是推进农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测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
3.农村工业污染亟待解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朱立志)
问题:一是产业转移使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防治的压力增大,农村周边传统小工业污染屡禁不止。二是部分地区矿产无序开采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区主要位于粤东西北地区,呈点状零星分布。三是城市垃圾填埋焚烧增加了农村地区污染防治的压力。四是电子电器废物乱拆乱回收污染问题突出。电子垃圾的简单拆解形成重金属和二恶英类化合物的高暴露和高风险区,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对策:一是严格农村建设项目环保审批,逐步实施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引导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管。初步建立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三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落实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引导运用市场杠杆加快矿山治理。三是坚持以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城市垃圾总量,对农村地区垃圾填埋焚烧设施选址进行科学论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做好损害补偿。四是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强源头控制,明确生产者负责原则,推动绿色生产和强制回收。严格控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流通。政府主动投资承担产业整合中的公益性和难点环节,促进产业升级。
原因分析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 胡浩民)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我省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巨大,农村环境建设未能跟上城镇化进程。部分欠发达地区仍然在走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没有有效促使环保成本内部化。生态环境具有天然外部性。例如,北部山区承担环保责任,但得不到进行足够的生态补偿。排污者污染所获得的收益远低于社会治理污染所付出的公共开支。广东现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法规不完善,城乡规划执行不严,农村环保执法不力,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没有有效促使环保成本内部化。
(三)农村环境管理体制、监管机制、考核机制、建设规划等有待完善。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各级环保、农业、水利、卫生、住建等部门,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与城市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我省的村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地方政府考核仍以经济指标为主。
(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保资金大部分投入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不良生活习惯短期难以完全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
对策建议
城乡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考核
(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王珺)
(一)建立健全农村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整合与农村环境保护有关的职能。二是健全监督监管机制,提高县级环保机构监督能力,逐步建立镇级环保管理组织,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村镇的环境污染监测体系。三是健全科技支撑机制,重构和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完善农村环保政策法规。加强农村环保执法,推进排污收费改革,落实“污染者付费”。健全区域流域环境执法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强化农村环境规划,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考核”。加快村镇规划编制。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四)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农村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一是逐步建立体现环境质量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考核体系。二是争取逐步形成“财政拨款—市场资金—社会资助—村民自募”多渠道的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保障体系。整合有关专项资金。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发展绿色信托基金、绿色保险等。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援助。三是提高村民农村环保意识,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环保社会组织的作用。
他山之石
黄启荣(国际环保专家)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郡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验。一是大力宣传垃圾回收计划。二是政府提供资助,在偏远地区建造固体废物转运站。美国农业部在一些偏远的印第安部落建立固体废物转运站,由小型卡车到小部落收集固体废物后送至转运站(可在转运站进行初步回收),再以大型卡车送往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三是政府联合社会组织成立固体废物治理联盟。加州印第安地区垃圾非法弃置一度非常猖獗。美国环保总署、印第安事务局(BIA)以及印第安部落成立Torres Martinez固体废物联盟,至2006年联盟成员包括24个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以及非营利机构。该联盟加强宣传,采取强力执行措施,不到两年就清理了20多个非法垃圾弃置场。
(二)台湾地区:通过湿地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21世纪初期以来,台湾建成数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2007年台湾主要农业县之一的花莲县建成了四个不同用处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费用约为传统污水处理的20%-25%。
(原标题:农村环保工作仍是广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