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闻

当前:首页>国际动态>正文

唯有全民环保,才有绿色家园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正在召开,讨论的是各国减排目标以及国家之间的气候协议,这无疑是国家大事;桂城居民不堪忍受河对岸飘过来的难闻气体,只身前往大沥调查废气源,这源于对自身生活的关注。环保领域的国计与民生,在2009年时终于达到了如此之统一。也正因为环保不仅牵涉到国家乃至人类的走向,更与你我之切身生活直接相关,这也是本期《南海视窗》为何把专题报道的主题定为“家国天下”的原因所在。

 

但中国的环保路径又注定将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而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并存的产权制度又决定了中国的环保路径不可能是政府力量包打天下。30年前,打开国门的中国迎来了全球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浪潮,时至今日,那些遍布珠三角乡村的工厂,解决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就业问题,同时这些工厂也成为珠三角村民赖以生存的财产基础。因此,珠三角要环保,乡村工业的转型转产就成了必须同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决定了一大批农民和村民的就业与生存,因此实现环保中国的一大关键其实就在于乡村经济的转型。

 

在中国之前的任何发达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在内的环保治理,都是在国家层面上,以企业为主体来推动的,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的工业大都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像中国这样与乡村经济的基础联系得如此紧密。说白了,其它国家的工业转型和环境治理只是工厂或者工人的事,而中国却不仅如此,还关系着村庄和村民的利益。

 

因此,其它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或许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而中国的环境治理却注定是一场全民运动———当村民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摒弃过去的生活方式时,环保之路才能全方位推进。而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这也是为何南海区在实施“绿色美丽家园计划”后,区长区邦敏特别强调“绿色美丽家园的建设要治建结合”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环保运动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从更早期的反对核能威胁开始,环保运动就被认定为不是“由专家来决定”的科学问题,“它取决于公众的意见,因此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环保运动,其实就是发端于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在《纽约客》上连载的《寂静的春天》,随后引发了关于化学杀虫剂的全民大讨论,并拉开了改变世界图景的一场环保运动的大幕。

 

迄今为止,南海政府部门已经通过一系列强势行动表明了节能减排治污的决心,而普通市民在网上所表露的心声也证明了这是顺应民意之举,但是这些民意能否演变为真正的推动力量,这些力量又能否与政府意愿一起扫除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是影响环保走向的决定因素。而与环保相伴的,则是整个南海村级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能否顺利实现把城市生产要素引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都市型产业体系的既定目标,就更是决定环保命运的关键。

 


上一篇:李冰冰带自行车去开会 准备环保衣服不想比美
下一篇:浙江环保竹篮送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