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核泄漏问题困扰的日本因应美国页岩气革命等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在能源战略上作了很大调整,或可称之为能源战略的“再平衡”。
第一个“再平衡”表现为进一步从生产者向进口者倾斜。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工业化主要依靠国产煤炭。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从煤炭转向从中东进口石油。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发展核电事业。作为“准国产能源”,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不断提升。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中止了所拥有的50多座核电反应堆的运行,不得不大幅增加天然气、石油、煤炭的进口,日本又恢复能源进口者角色。
第二是能源结构进一步向天然气倾斜。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日本已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天然气进口进一步增加。日本将天然气作为进口能源的首选,日本计划在2020年度开始运转30座天然气火力发电站,而同年度开始运转的煤炭火力发电站仅3座。
第三是进口油气的来源逐渐从中东向北美和澳洲倾斜,其能源运输的重点途径逐渐向太平洋航线倾斜。目前日本仍高度依赖中东石油,2012年日本中东的石油进口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4.9%,而2011年该数字是87%。由于中东局势不稳,石油价格高企和波动,对日本能源安全构成很大威胁。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进展,廉价的页岩气占天然气的比重迅速上升,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比目前亚洲进口天然气价格低得多。日本已与美国达成在2017年进口美国天然气的协议。日本在继续利用从中东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至日本的“南方能源运输线”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太平洋能源运输线”并确保其航行安全。
日益增强的能源供需联系将使日美澳更紧密地捆在一起,加大共同防范中国海军对太平洋能源运输线所谓“威胁”的力度,阻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走向太平洋深蓝海域。日美两国正把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作为阻止中国海军走向太平洋的一个战略要冲,越来越明确其联手制华的立场,给我维权的正当行动造成更大压力。然而,中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样要同美澳进行能源合作。日本应认识到,太平洋能源运输线应是中日美澳等国共同的海上运输线,中国是太平洋能源运输线安全的“维护者”而非“挑战者”。▲
(原标题:冯昭奎:日能源战略调整,或加大制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