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走近《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刘建平教授专访

    走近《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刘建平教授专访

    来源: 东方今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3-07-30 访问: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处处离不开能源的利用。但结果是山已不再那么青,水也不再那么秀;天不再是那个明朗的天,气也不再是清新的气。我们出门会选择戴口罩,喝水要先过滤。更严重的是灾难频发,汶川地震、印度海啸、日本地震、冰冻雨雪灾害等。这些已经严重威胁了我们生命与生活,让我们在极速前进的道路上不得不深刻反思能源的发展问题。智慧能源一词应运而生,带着对智慧能源问题的好奇与关心我们对《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的其中一位作者刘建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问:您和另外两位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和灵感是什么?

      刘建平:我们写作的初衷是源于对能源和环境的思考与感悟。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之中,但我们的能源越来越拮据,环境越来越恶劣。这些已经成为我们人类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当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深入了解它时,发现很多著作的专业性非常强,多注重于学术讨论而不是去普及能源与环境的知识。因此,我们希望不光是学术界去探讨研究,要更多的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进来,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才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更需要去了解和关注能源问题。因此,我们三个经过反复的讨论和研究决定创作一部可读性强、受众面广的能源类书籍,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说起灵感,我想应该是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给予我们的。这本书非常的通俗易懂,没有专业枯燥的探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叙述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的后果。这本书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连联合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书影响。这本书既带给了我们灵感,也带给了我们信心。我们相信这种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准学术著作”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也希望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能源知识。

      问:您是如何看待智慧能源一词的?

      刘建平:在我看来智慧能源不只是智慧的技术,更是一种智慧能源制度,技术是基础,制度是框架,二者相融合,浑然天成。智慧能源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涉及能源的研发、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转换、消费、回收和合作的方方面面,乃至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以一般制度的法律、经济政策为表现形式,还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最终上升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能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系。在我们的文明进程里,能源技术与能源制度”同出异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问:当下与能源有关的灾害频发,您觉得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能源的现状?

      刘建平:首先我认为虽然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引发了各种危害与环境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去积极努力的寻求解决的办法。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如书中提到的智慧能源凝结着人类科技的创新,智慧将赋予我们伟大的力量。

      问:这本书完全靠三位作者的共同努力,没有寻求任何资助,创作过程中是否因意见不同或遇到困难而想过放弃吗?

      刘建平:坦率地讲,其间我们也曾想过放弃,觉得如此宏大的问题岂是某个人或几个人能够参悟和解决的?夜深人静,写作间歇,仰望星空,万籁俱寂星光点点中,长叹自身渺小,用时髦的话讲,神马都是浮云。然而,在知难而退和激流勇进之间,一种声音终于占据上风:世界虽然广大,却也是由微小的物质组成;生命虽然短暂,却也应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于是三年来,我们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在遇到分歧的时候我们也曾争论,但一切为了创作,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

      此次对刘建平教授的采访,让我们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感动。我们看到了三位作者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坚持与努力,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智慧能源。在此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更多的关注能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源自网易读书)

      

      (原标题:走近《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刘建平教授专访)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能源

    上一篇:精细化数字地图成新能源汽车重要传感器
    下一篇:能源大通道来之不易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