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保局长“怒斥”后更应严格执法
“国计民生”是中石化为自己肆意排污开脱的理由,但正因为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重任,中石化一类的央企才更应该以社会责任为重,率先垂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因为没有比老百姓的利益更大的“国计民生”了。
□本报评论员 崔滨
中石化广东的三家下属企业在国家环保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中,被发现存在违法行为或安全隐患。在督察组的反馈会上,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局长周全气得“拍了桌子”。周全的拍案而起暴露出的是,面对强势的央企与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地方环保部门长期以来的弱势和无力。公众有理由提问,既然中石化如此明目张胆地违法,地方环保部门除了“怒斥”,为何不敢严格执法?
根据央视报道,让周全如此愤怒的,是中石化位于广东省的三家炼油企业无视环保法规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肆意排放污水。更让周全气愤的是,对于这种恶意违规行为,中石化屡屡以公司业务关系国计民生为由要挟地方政府。
事实上,中石化下属企业因环境问题而遭到查处已经不是低频率事件。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信息显示,从2005年至今,中石化旗下相关公司在全国有37起公众投诉、媒体曝光或者环保部门查处的案例。类似的问题不仅中石化存在,其他的央企也存在,这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借助垄断带来的巨大资本和权力赋予的行政地位,财大势大的央企往往无视地方政府的监管。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政府,也不敢小觑央企为当地带来的税收和GDP。
除了对中石化的“知法犯法”表示愤慨,周全在会上怒斥“明明发现排污超标,没人去检查,没人去督促”,显然,对于中石化在当地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包括周全本人是充分了解的,只不过是网开一面罢了,这恰恰暴露出当地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虚与委蛇。虽然经过多年努力,环保指标和环评结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考核政绩的刚性指标,但是对很多地方来说,仍然是发展优先于环保。出于拉动GDP、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的政绩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姑息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甚至还动用行政力量,干预、影响环评的进程和结论,就像近期个别城市因为上马高污染项目而引发民众反对一样,恰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的结果。
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日渐觉醒,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频繁发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要想根治某些企业包括央企的污染行为,仅仅依靠环保局长“拍桌子”和“怒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环保部门挺起腰杆严格执法,更要靠地方政府为环保部门撑腰,把环保当做与GDP一样重要的工作来抓。面对舆论压力,中石化集团26日晚间作出书面回应,决定责成三家企业停产整顿。“国计民生”是中石化为自己肆意排污开脱的理由,但正因为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重任,中石化一类的央企才更应该以社会责任为重,率先垂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因为没有比老百姓的利益更大的“国计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