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工作室的负责人王奉瑾和他的学生团队。图中汽车使用了该工作室2011年的主打产品“手持隔离式电动汽车充电器”,该款充电器最主要特点是完全隔离式,一部分在车上,一部分可拆移,插在车上能自动充电,并能显示各种不同数据,还可通过网络把数据传到控制中心,其技术走在行业的前面。工作室研发的大功率隔离充电器、动力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电动汽车整车电控、大功率高频变压器等系列产品将于近期推向市场。
核心提示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提出,高职院校要“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中山火炬职院在新一轮跨越发展过程中,将人才培养从以“技能”为中心转变为以“素质+技能”为中心,从“产学结合”上升到“产、学、研结合”,全力加快教师工作室的构建,努力实现提高师生研发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性工作室——王奉瑾新能源工作室
王奉瑾新能源工作室是中山火炬职院投资建设的一个示范性教师工作室,初步计划投资300万元,场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学院电子工程系与中山科普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内容包括示范性生产线、工艺验证生产线、教师和学生实训室、动力电池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移动能源测试实验室等,主要任务包括完成产品开发型实训,提供教师的初步产品开发实际训练,提高项目导向型教学和实训水平,满足涵盖不同专业(如包装印刷系、装备制造系、电子工程系等系部)的教师和学生专业实训需求,成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重要基地等等。新能源工作室作为产品研发型的工作室,由学院的专业团队和企业的技术精英共同管理,为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工作室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王奉瑾是科普斯特的法人代表。“工作室今年的主打产品是手持隔离式电动汽车充电器,”王奉瑾说,“这款充电器最主要特点是完全隔离式,一部分在车上,一部分可拆移,把它插在车上能自动充电。同时,它有各种不同数据的显示,如充电情况、效果如何、剩余时间等,全都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网络把这些数据直接传到控制中心,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类似的技术,可以说我们的技术走在整个行业的前面。”
示范性工作室发挥示范作用
中山火炬职院通过建立这个示范性工作室,不同专业的教师均可参加,同时确立学院各种工作室的考核指标和运行模式,供各个专业工作室参考,起到示范性作用。据王奉瑾介绍,工作室通过对产品的研发,能够促进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以新能源工作室为例,除了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技术研发的平台,向社会展示新能源各个领域的产品和发展之外,还可以通过工作室将其领先国际的产品和技术商品化运作,实现产业化。“产品开发型的工作室可以成为展示学院教改实力、科研实力和产品开发实力的窗口,同时我们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工作室完全依托商业产品实现规模化的滚动发展。”
新能源工作室还承担学院以产品为导向、科研开发“造血”实践的重任。目前实验室已成功开发大功率隔离充电器(系列产品)、动力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系列产品)、电动汽车整车电控、大功率高频变压器等产品,并将于近期面向市场销售;同时继续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器以及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控制器等高技术产品。工作室每年计划申请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6至10个,开发有明确市场需求的产品3至5个,提高学院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像这样的工作室,中山火炬职院在2011年,计划每个系至少要组建一个。
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教师工作室是该项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教师工作室和兴趣小组,帮助学生寻找潜能和创新的结合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兴趣激发动力,跟随老师进行具体的综合项目研发,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和培养计划,新能源工作室除了为10名专任教师和10名兼职教师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以外,更重要是满足大二、大三学生的大部分专业实训需求,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和造型、电子产品散热技术、变频技术、电源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技术研发的兴趣和能力,颠覆了以往机械式的实习、实训模式,实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工作室的目标是每年培养初级管理人员20人、辅助工程师20人,满足10名超常规优秀生的持续教育和培养要求。新能源工作室对人才培养有自己的原则:一是放手培养,让学生动手去做,掌握技巧和要领,有独自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二是提炼经验,学生从实践过程中能将客观和理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能够指导他人。
“新能源工作室的目标不是要出现多少个‘爱因斯坦’,而是要培养有后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王奉瑾说,“在科研过程中,学生不断地遇到困难,又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锻炼。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即使日后离开工作室,没有老师指导,他们都能靠自己发展下去。”同时,他强调,“我们不是培养生产线上的工人,而是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工作室作为一个小的试验田,学院的改革都可以在这里先试先行。我的公司坚持用自己的学生,假如对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信心,那是教育的失败。”
目前,新能源工作室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教改与实习、实训体系,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与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产、学、研与技术创新的接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工作室下一阶段将继续研发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方向的新技术产品,优化校企合作平台,为行业技术的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更多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