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格局。这种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状况,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煤、电、油、气运输长期紧张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改变这一不合理的格局,推进西部地区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西部的腾飞是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1期)
“金三角”地位日益凸显
能源化工“金三角”范围包括宁夏宁东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陕西榆林地区,以及与该地区资源开发相关性极强的陕西延安地区和甘肃陇东地区。
2009年,这一区域内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0%,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25%,油气当量占全国的近1/8。统计数据显示,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同时蕴含丰富的光能、风能资源。2010年前三季度,“金三角”原煤产量约为8.89亿吨,占全国当期产量的36.34%。
随着资源逐步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我国能源重心西移趋势越来越明显,“金三角”已经具备条件建设一个内联度强、相对独立完整的国家能源经济区。目前,“金三角”地区已经拥有一大批煤化工产业项目。宁夏宁东85万吨煤制甲醇、52万吨煤制烯烃已经建成;鄂尔多斯108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已经投产,年转化煤炭能力超过6000万吨;榆林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也已经建成投入运营。
从区位上看,能源化工“金三角”位于我国陆地国土腹心,居于天津、青岛等港口与大西北、中亚之间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位置。目前已建成包兰线、甘武线、宝中线等,银川-西安快速铁路、银川-鄂尔多斯-北京快速通道等已列入国家规划。
综观全局,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综合开发优势明显。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认为,“金三角”具备能源快速发展的潜力和条件,是我国未来能源供应增长的主力军。
问题日益严峻
虽然能源化工“金三角”均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但此区域分属宁夏、陕西、内蒙古和甘肃四个省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抢着上大量能源化工项目,造成产业雷同、无序竞争以及开发模式粗放、盲目扩张无序、资源浪费明显、生态破坏严重、利益冲突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假借煤化工项目抢占煤炭资源的现象。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双明表示,目前“金三角”地区主要是能源开发格局难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技术标准较低,能源利用率低;能源产区生态脆弱,环境压力大,塌陷区问题严重;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许多矿区煤炭回采率才30%左右。
陕西省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认为,各资源产区都有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的构想,这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统一考虑,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整体失调的现象。目前各矿区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改变各地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不平衡、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局面。
当地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能源开发如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是“金三角”能源区面临的重大问题。过去,能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许多地区明显滞后于全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往能源开发一直是简单地输出一次能源产品,缺乏延伸产业和共生产业,这种能源开发的单纯抽血模式,不利于激发能源产区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理顺,国有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与地方企业、政府和当地群众之间的利益博弈已经影响了未来能源的有序开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畸形的开发态势。
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是根本方向
2010年,内蒙古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综合开发被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国家能源资源低碳利用技术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等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些战略定位为能源化工“金三角”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金三角”区域内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以煤、电、煤化工为主导,上下游产业衍生配套的大聚集格局和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发展的基本模式定位为规模化发展,提出要走循环经济新路,通过“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园区化承载”提高产业聚集度,发挥规模效益。如今,陕北的许多项目都实现了对资源的“吃干榨净”,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营养物”。靖边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把油气煤盐四大资源“拧”在一起循环利用,一期投资300多亿的19个项目,都因产业间的循环而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陕北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市场竞争力因此明显增强。没有镁矿资源的府谷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镁产区,全县金属镁产能占全国1/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金属镁生产线只是陕北能源区循环经济的一环,其热源是兰炭生产排放的尾气再利用,仅此一项每吨金属镁就能节省8吨~10吨煤。
榆林市市长胡志强说,目前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已进驻榆林,规模化发展初见端倪。美国陶氏、中石油、中石化、壳牌、正大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神华、鲁能、华能、华电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落户。
卓创资讯研究所所长崔科增认为,“金三角”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长期以来,该地区存在着盲目开发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所以,集约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应该成为这一地区的根本发展方向。
区域一体化是制度保证
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地区之间的协作与融合能力。“金三角”地区要解决目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总体竞争能力,应当淡化行政色彩,强化经济功能,推进一体化发展。
陕西省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赵军认为,内蒙古陕甘宁需要进一步统筹和调整煤化工、煤电产业发展。一方面,科学谋划四省份煤化工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在煤炭产区大力发展坑口电厂,改变长距离运输煤炭的弊端,变输煤为输电。
同时,要统筹“金三角”能源经济区的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根据能源基地布局,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管线建设,构建多元化运输体系,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能源供给的制约。
吴吟表示,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来看,“金三角”区域的统筹开发,必须打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合理确定各地能源开发规模和产业发展重点,不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金银岛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分析师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区域内部优势互补、效应集聚、成本降低和整体利益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外部竞争能力。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效应正逐步显现,这对能源“金三角”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专家建议,“金三角”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聚集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居民增收为根本,制定统一规划,绘制一张蓝图,促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
配套政策支撑是关键
崔科增认为,目前,能源化工“金三角”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财政、税收、金融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在项目安排和审批上给予更大支持。这些配套政策是“金三角”成为西部腾飞新引擎的关键。
首先,在不打破现有行政格局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统筹“金三角”区域管理,统筹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制定适合“金三角”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次,探索建立企业和项目在区域内转移的利益协调机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第三,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理清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以便政策能有效执行。
张惠荣认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将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源环境补偿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纳入完全成本核算体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由按产量征收改为按资源消耗量征收,运用经济手段保护能源资源。
崔科增建议,依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东部相关企业特别是央企应积极率先参与“金三角”地区的开发和投资,起到表率作用。此外,像煤机、机电、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也应抓住时机积极介入,早投入早受益。(半月谈记者 胡俊超 储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