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怡波
“大漏小漏天天漏”,令福建三明清流县温郊乡桐坑村村民赖清辉苦恼的,不仅是自己被化工厂泄漏气体“毒死”的几亩自留林,还有自己不得不长期呼吸“有毒”空气的现状。
遍布周围数千亩林地的枯木,究竟是何方神圣的“杰作”?
县环保局局长:污染源尚未弄清楚
穿过乱草丛生的曲折田陇,赖清辉提着一把长柄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带着记者爬上一座当地人呼为“石汤圆”的小山。到半山腰处,成片的枯木呈现在眼前,一直到山顶,满是干枯的马尾松、杉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草本植物。
到达山顶后,环顾四周,附近的山顶大多与“石汤圆”一样,布满干枯的林木。东边五六座小山,整个山坡光秃秃的,几乎寸木未生。赖清辉说,这里以前布满林木,后来树木枯死,那几座小山的树就被砍干净了。
被光秃秃的小山包围的是正在隆隆作响的一片厂房。这片厂房属于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宝公司”)——一家总投资15亿元的大型氟化工企业。当地村民认为,大面积的林木枯死,正是高宝公司两次大泄漏所致。
清流县环保局局长张尚良则表示,高宝公司在试产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泄漏,但与高宝公司紧挨着的,还有一个更早投产的氟化工厂——永福化工有限公司,这次造成大面积山林枯死的,究竟是哪一个厂造成的,目前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不过实事求是地讲,永福会好一点”。
高宝公司一名戴姓副总则告诉记者,高宝公司从来没有泄漏过。
而在与高宝公司相邻的永福公司,市场部几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永福公司当初试生产时,也出现过泄漏,不过方向跟现在的不一样,这两年来,永福公司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几乎没再泄漏过,此次林木大面积枯死,是高宝公司“冒出来的”。
村民:泄漏来自高宝公司
据紧挨“石汤圆”而住的十几户人家描述,8月下旬一天下午6点多,白雾源源不断地从高宝公司漂浮出来,笼罩住整个小村庄,“人站在里面都不能喘气”。一名村民表示,这种白雾闻起来就像烧“解放鞋”的味道。
这是高宝公司第一次大泄漏。住在“石汤圆”西侧500米左右的桐坑村村民吴建生(化名),没有目睹这次泄漏白雾笼罩“石汤圆”附近村庄的情形。不过,直到当晚11点多,他仍能看见,顺着风向从“石汤圆”飘过来的白雾,往西边的林地一直飘去。
几天后,吴建生发现,自家正好处在下风位置的自留林已经枯死。此后,他与其他村民尝试与高宝公司交涉,但“根本跟高宝公司说不上话”。之后,温郊乡政府出面,村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后,吴建生按照每亩林地800元的标准拿了几千元赔偿,这件事便不了了之,林地现在仍荒着。
国庆前夕,第二次大泄漏再次给桐坑村周围的村民带来恐慌,“甚至温郊乡政府的所在地小池村里的许多毛竹都枯死了”,吴建生说。这次泄漏发生时,风向往北,于是,站在“石汤圆”山顶,往北望去,山顶的马尾松、杉树、毛竹,鲜有幸存,偶有绿色点缀其中。
清流县副县长王争表示,(化工厂排泄)有微量的东西是难免的,可以想办法改良附近的植被,比如说把原来的林木砍掉,改种不那么容易受影响的树木。
张尚良则告诉记者,企业都有这样的历程,企业的机器需要磨合,人员跟机器也要磨合,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目前,高宝公司正在试生产阶段,还没环评验收,按照规定,试产期可以从3个月延长至1年,现在还没到期。
副县长王争:林木只是外表“黄掉”
记者在三明市政府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属于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的高宝公司,在“项目建设必要性与主要效益”一栏显示:清流县萤石资源丰富,将成为全省重要的氟化工生产基地。(高宝公司)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将新增产值96000万元,税收5000万元。
2009年年底,高宝公司第一期建成投产。9月25日的《三明日报》头版曾报道,高宝公司正在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目标。目前,二期第二条年产12万吨硫酸生产线正在施工当中,第三条年产2万吨氢氟酸生产线正在组建中。据悉,氢氟酸对人类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会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
而在桐坑村和附近受到泄漏影响的乡村的村民们看来,不顾一切地发展氟化工这一“支柱产业”,必然要以牺牲群众的许多利益作为代价——包括环境代价。
从温郊乡驱车前往高宝公司有七八公里,一路上都能看到各处山腰、山顶上,成片的毛竹、马尾松枯死。在一条坡道的一侧,面积十几亩的一片长条状的毛竹林完全枯黄。一名正在附近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告诉记者,甚至到与温郊乡紧挨着的嵩口镇,都有毛竹因为化工厂的泄漏枯死。
清流县分管环保的副县长王争表示,高宝公司附近的林木只是外表“黄掉”,其实没关系,这是因为高宝公司排放的废气浓度超标,而不是产品(氢氟酸)泄漏,对人也没有影响。
而在“石汤圆”山顶,赖清辉用柴刀随机砍了几棵枯黄的马尾松的树干,记者看到,树干已经从内而外地枯死。“这是不可能再长起来了”,赖清辉说,以前这几座山,经常会有村民上山到自留林里砍柴,现在,“看树都枯成这样了,人都不敢上来了,怕有毒”。
还有群众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连稻谷都不敢种,不知道种出来能不能吃”。
本报福建清流10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