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4)

    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4)

    来源: 国际在线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巧立名目实施地方官保护主义

      如果让你猜什么事能让环保局的领导最头疼?十有九的人也许会说是地下的水质越来越差、酸雨面积越来越大,或者空气越来越不好,其实都不是。

      前不久,一位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地方保护主义让我们最头疼。”

      地方保护主义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理由冠冕堂皇。

      有的地方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由,禁止环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他们通过制订和实行“绿卡”、“进厂审签”、“预约执法”、“挂牌”等土政策,为地方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不准或禁止环保等有关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造成了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中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如甘肃徽县血铅超标事件、内蒙古赤峰蚁神酒业诈骗养殖户事件及河南新安洛新经济工业开发区违法排污事件,无一不是“挂牌保护”企业在这块“金字招牌”背后为所欲为所致。

      有的地方干预环保部门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不少地方党政领导采取打电话、批条子、开协调会议甚至直接下文等方式强制减免排污费,严重干扰环保部门的工作,造成一些地方征收排污费的数额少、比例小(有的不到应缴额的20%),这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放行为,阻碍了污染治理进程。

      有的地方限制环保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对环保部门经查证属实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经常会有当地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领导亲自出面,或者上门指示“协调”,或者打电话过问说情,或者在企业请示报告上签字批示要求照顾,造成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公然违反环保政策和不执行环保法定制度。一些地方在大搞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只追求企业和项目的数量,放任引进那些工艺设备落后、国家明令淘汰的污染项目和企业。更有甚者,少数地方要求环保部门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15小”和“新5小”等企业建设开“绿灯”,带来“环保第一审批权”落空,带来“环评”和“三同时”等环保法定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建设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不到20%,造成一些污染企业投产后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和环境,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对此,环保部门深感无奈。法律授予环保部门的是检查权、罚款权和建议权。但是在基层,检查权往往被各类土政策阻挡,而责令企业停产治理或者限产治理等建议,又不被地方政府采纳和批准。有些基层政府甚至明目张胆地制定一些土政策,像降低环保门槛招商引资、设立企业安静日、重点保护企业等等,为日常环境监管设置障碍。仅去年一年,环保总局就在专项行动中清理了208件类似事件。

      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三层压力中工作,地方环境保护举步维艰。万不得已之下,居然出现了一些基层环保局长自己充当举报人写匿名信,向上级反映这些本该由他管理的事情。“挂牌保护”政策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方兴未艾,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期望以此举作为“优惠措施”吸引投资。也正因如此,各地才有层出不穷的“挂牌保护”、“重点保护”企业,才有河南沁阳的投资超过5000万元便可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滑稽“红头文件”。

      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媒体多次曝光,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仍能置若罔闻,大行其道?根源就在少数地方政府的领导身上。他们以维护本地市场为幌子,动辄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强买强卖,把地方性法规变成了维护局部小团体利益的工具,表面上看繁荣了部分企业,实则害了一方百姓。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说到底就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是地地道道的“地方官保护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5)
    下一篇:究竟是谁造成中国环保尴尬?(2)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