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两委委员北戴河话环保

    两委委员北戴河话环保

    来源: 中国环境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编者按7月31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暑期座谈会在北戴河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21位咨询委委员和13位科技委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就休养生息政策内涵、中国环保未来走向和当前污染减排形势及下一步对策等畅所欲言,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今天特摘录部分委员发言,以飨读者。

      刘鸿亮(中国环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实施休养生息战略的核心是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自我修复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在不耗费或很少耗费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使生态生产力得以恢复。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像人类睡眠一样,“睡眠”越充分,功能就越强,为人类提供的效益也就会越高。从长远和全局看,生态生产力是无限的;但从短期和局部看,生态生产力又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生态生产力有一个上限。江河湖海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水体就是水环境容量,即容量总量。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到水体容量总量之下,水体才可能自净,达到休养生息和自我修复的目的。

      历史的教训验证了目标总量难以控制住水污染,当前必须将目标总量控制转到容量总量控制上来,制订国家层面的容量总量控制战略。要科学评估和预测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和发展趋势,阐明环境质量演化规律;健全容量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休养生息的上下游联动机制;充分考虑流域的面源和污染源,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鼓励污水资源化;建立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使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的整治中来;健全法制,强化环境监管。休养生息的目标与环境基准密不可分。休养生息的程度可以依据环境基准判断,用环境负荷阈值控制污染量。

      毛用泽(总装防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各国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特别是反恐的应急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是国家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监管部门、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源审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在核与辐射恐怖主义潜在威胁条件下,特别是面临北京奥运会对核与辐射保安的严格要求,如何做到预防为主,确保核与辐射恐怖事件不会发生,以及一旦发生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如何将其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急需制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预案》。预案研究制订时,应充分研究分析核与辐射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前、中、后全过程中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的危机与后果管理的整合,达到核与辐射事件信息共享,各种支持、支援资源的合理兼容与使用。

      刘更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举两个面源污染的例子。我曾调查了湖南桃源县一个乡的水库,水库常年存水5600立方米。水库被乡里出租给养鱼户养鱼后,每年存水2000多立方米。不仅如此,养鱼户每年向水库投放磷素化肥、氮肥3吨~4吨,猪粪、鸡粪1吨~2吨。这样鱼是肥了,高产了,但是水体被严重污染。过去这个水库里的水是能饮用的,现在用来洗衣服都不行了。这个乡有7个水库,出租了6个养鱼,只剩一个水库解决百姓饮水问题。这说明,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仍只顾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不顾群众利益。

      这种现象在河北迁西也存在。迁西号称“百库县”,我考察了70多个水库、水塘,很大一部分是包给农民养鱼。3亿多立方米的大黑汀水库是保证天津、唐山饮水用的,现在也大量发展网箱养鱼,水质明显变差。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政策,以保证饮水城市补偿农民不投料养鱼的损失,使上游山区农民多少有点收益,生活得到保障。

      张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2007年我国gdp增长势头特别是重化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过快增长幅度预测,我国的污染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休养生息战略,是要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规划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应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环境保护应进入主流经济,用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包括规划环评,严格产业的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技术,严格的环境政策导向,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模式的源头污染控制等,这一系列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决策是非常适时和正确的。另外要在环境优先前提下强化环境科技创新,我国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其他领域比较落后,对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应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重大水专项的契机,大力推进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将从技术层面推进环境优化经济。

      邹德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环保首先是政治。从国家层面讲,节能减排涉及我国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据统计,我国部分污染物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不减排直接影响我国的地位和形象。从地方和城市层面讲,多年来,追求经济增长始终和环境保护存在着矛盾,在解决矛盾时,重经济、轻环保。国家环保总局今年“铁腕治污”,采取区域限批、休养生息等措施,像一服“猛药”,定会产生积极效果。此外,节能减排应一起抓,节能有利于减排,有利于环保。全国建筑节能抓得很紧,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建设正在推进。环保部门要在推进产业结构改革方面多出实招,引导一些地方放弃走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推行循环经济。

      潘自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有四点建议:一是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环保部门的职能与权力;二是建议国家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研究和监管的预算,增加环境监管研究的费用,包括对环境监管方法、监测方法和仪器、环境评价方法和环境法规研究等费用的支出应有保证,为建立先进的监测体系、完备的执法体系提供支持;三是建议加强外部成本研究,排污收费至少不应低于外部成本;四是建议开展能源环境评价。在我国,煤炭占能源的70%以上的结构,其不合理性是公认的。但30多年来,这一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我国能源环境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特别是燃煤发电和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也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通常认为只有燃煤发电产生温室气体,实际上从能源链来看,各种能源链均产生温室气体,只是程度不同。如果不进行全面研究,就很难制订有效的能源政策,也很难从源头上治理污染。

      唐孝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环境保护一定要解决底数不清的问题。现已开展的污染源普查很必要,是第一步,掌握动态情况,还需做很多工作。我最近参与2008年奥运的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省市对污染源底数不清楚。底数不清可能是造成许多污染无法及时控制及政策没法落实的主要原因。基础数据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反映和对污染源排放的控制等技术关键,还关系到各项环保政策的制订和执行。没有可靠的基础数据,污染物的减排问题也不易落实。建议各级环保机构设立基础数据的动态数据库。

      我国幅员广大,要做好环保工作,必须建立数据库。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的区别差异很大,环境质量标准的执行必须针对不同地区有具体而因地制宜的措施。对环保工作来讲,不论是监测、污染源数据或是环境影响评价、控制技术推广以及政策、法规等的执行,质量问题十分重要,把这个前提抓紧,环保工作的步伐才会加快。

      王浩(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先,针对中国国情,重点是在源头减排上。现在环境底账严重不清,污染源状况不清,点源排放多少,城市排放多少,农村排放多少,生活排放多少,没有细致的带有科学道理的统计资料。排放标准方面,我们引进的是北美、欧洲的标准,标准本身适合欧美地大人稀的情况,不适合我国生产力这么密集的地区。对不达标的企业超标收费标准定得太低,企业接到超标收费通知书,表面上装得痛苦万状,实际上很高兴。超标收费的费用应罚得超标企业倾家荡产,不能让污染企业把巨大的环境风险转到全社会,环保局和社会在治污,企业赚利润。

      另外,现行的污水处理厂本身也是照抄国外,不太对路子。国外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我们是三步并作两步走,二三十年基本完成。我们是复合型污水,国外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对单一型污水处理效率高,对复合型污水处理效率低。污水处理厂建好后,由于水价不合理,给污水处理分成太少,造成污水处理厂没有钱去运行。再就是价格问题,不仅是支付资源水价、工程水价,还要在水价中支付环境水价,要把这方面的法制体制机制建立起来。

      王文兴(中国环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空前的水平。尽管多年来我国为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但远不能达到人民的需要。虽然自1979年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公布以来,环境法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完善,但是环境质量还在继续恶化,一系列法规得不到认真贯彻执行,因此,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环境科研投入,切实做到用科学技术推动环保工作。我们追求环境质量的小康水平,达到小康水平需要许多新科学、新技术支撑。今后我们还有许多影响环境质量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需要探索。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陈述彭(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案例仍时有发生。为加强科学监控、规划与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若干分支派出机构,在环保总局的直接领导下,作为独立机构管理、规划特定区域的环境与生态保护业务,包括: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与规划的实施,城乡工业点源污染的监控与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区域环境的综合评估,污染排放监控网络建设,突发事件与应急系统建设等。建议国家咨询委员会约请专家深入论证,依据现行行政区域、有关部门流域分区方案和大气、水质污染监测台站统计数据,城市发展规划及自然保护区概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编制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蔡道基(国家环保总局南京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日来由于太湖蓝藻暴发,引起上至中央下至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由行政领导出面采取十分有力的铁腕措施,在短期内对遏制蓝藻暴发起到了一定效果。因此建议在即将开始的重大水专项中,应明确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如太湖专题应由无锡市的科技副市长担任领导),这样拟定的计划会更结合实际,执行计划时措施会更加有力,落实成果推广时更具有铁腕的威力。在工艺性的科研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环境保护等公益性的科研项目中,应采用政、学、研相结合方式,相信也会获得同样成效。

      张坤民(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

      2006年,环境保护正式列入国家财政预算,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建议应仔细研究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有关经验,使我国的这项财政新政策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财政、税收、银行等部门正对有利于环保的一些税收、金融政策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这类政策如果设计得好并且执行得好的话,可以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要重视环境投资成本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科技,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对全国环境投资、特别是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投资和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投资的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纠正。此外,在治理环境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不同部门的利益集团或行业垄断问题。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费用居高不下,似乎也同房价一样,只升不降。其中有没有上述问题?建议有关方面认真调查研究,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因为这牵涉到国家和老百姓的很大一笔开支。

      卢耀如(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必要性。以前我们所说的“轮耕”、“轮作”实际上就是一种休养生息。从国家层面来看,休养生息是一方面,建议增加调控和谐的内容。休养生息主要针对大农业,针对面源污染,一些工业企业污染严重了,必须对它进行调控,争取低排放、零排放,这样就可实现流域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呼吁十七大应把国家环境保护列为首要政策和首要基调。现在的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必须下重力治理。要加强环境保护职能。环保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形象,它不仅是环保总局的职责,也是国家重点的任务,是全民共同关心的事情。要有绿色工作机制,职责分明,监督有力。希望环保部门认清责任,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努力。

      殷瑞钰(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是物质、能源、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我国流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仍然粗放,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来支撑。为此,应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完善和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总法、地方法和行业细则法规都要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制订企业二次能源发电上网的合理政策和价格体系;制订和完善炉渣、粉煤灰等用于建材行业的相关政策;引入和建立循环经济多元化投资和市场机制,发挥信贷政策作用,积极支持循环经济项目;树立全球资源利用观,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及时调整进出口政策。政府应加大对流程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科技的投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产业研究院所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研究和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孵化基地,促进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

      马骧聪(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坚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环境法制,依法管理环境。当前要切实抓好几件事:第一,抓紧修订“环保法”,制订一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或牵头法,明确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和对策,严格规范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和公民的环境保护权利及义务,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为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有效的法律基础。第二,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配合的环境管理体制。第三,大力推动法院、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加强环境司法和执法。现在,行政和立法机关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而司法机关则很不够,法院利用各种借口拒绝对环境诉讼案件立案就是突出的表现。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司法机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国家强制力的主要体现,如果它们不积极主动地办理环境案件,对污染和破坏国家生态环境、侵害人民利益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熟视无睹,那就是在纵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人。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推动司法机关重视环境保护。第四,重视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腐败问题,严厉打击官商勾结通过污染和破坏环境牟取暴利。

      郝吉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强环境保护在能源战略及规划中的约束性地位。我们面临由于能源生产与消费导致的多尺度大气污染问题。在城市尺度上,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亟待改善,我们不仅要关注一次污染物,更要关注微细粒子和臭氧等二次污染,关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全球尺度上,我们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能源战略和规划中必须加强约束性地位,把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纳入到能源发展战略中。从能源的环境战略上看,国家环保总局要发挥更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二,监督和管理到位是完成减排的关键。结合二氧化硫来讲,目前看,在脱硫方面环保总局的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压力仍然很大。合格的操作运行人员是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脱硫剂的质量也是实现高效的重要条件,对脱硫剂要提出质量要求;提高连续监测系统数据可信性;逐步关闭旁路。最近推出了脱硫特许经营,这有助于将运行状况与经济挂钩。管理与监督到位,才能真正发挥脱硫工程的脱硫能力。

      王扬祖(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

      我国环保工作自1994年治理淮河流域污染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指令性目标,这些目标对加快污染治理和做好环保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在我国今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环保欠账又较多的阶段,有的目标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有些目标虽然勉强达到,但很难巩固,事后又有反弹,有些目标要完成要下大力气,花费的行政成本太高。

      今后环保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上,着力运用环保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努力争取更多的环境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国环境教育。这些事情做好了,污染物排放会逐步减少,环境质量也会一天天改善。如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要短时间内实现一些指令性目标,往往事倍功半。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徐州市全面推行环保片警制度
    下一篇:南师学生宣传环保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