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沈曼怡)8月31日,“面向冬奥环境的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据悉,北京理工大学与诸多整车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低温环境下整车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开展产学研攻关,研发出超低温区域带自加热技术的锂电子动力电池系统。
“绿色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总体目标,但面对严寒环境,在冬奥会中使用新能源汽车,确实还需克服诸多挑战。
据北京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会期间,如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车辆将面临-20℃至-30℃的低温工作环境,作为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处于-10℃左右,而崇礼室外赛区在极寒时温度将降至-23℃。
面对低温条件,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将变差,容量和寿命也会衰减,进而导致车辆续驶里程及整车动力性能显著下降,充电时间明显延长。
另外,北京冬奥会河北赛区地形主要为山区,进入冬季,道路坡度与冰雪路面等将导致车辆行驶工况十分复杂。
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与管理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孙逢春介绍,面对复杂路况,现有以电动为主的新能源车辆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尚无法满足冰雪覆盖的低附着路面等复杂路况对车辆智能化的要求,也对新能源汽车智能自主决策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北理工团队研发出低温电池系统。该系统能在-30℃时基于自加热的方式在几十秒内使电池温度上升到0℃以上,通过物理方法激活动力电池的正常应用,且适用于各种电池体系,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急剧下降、无法启动、衰减、安全隐患等诸多难题,为新能源汽车在冬奥期间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学与福田汽车、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等整车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低温环境下整车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取得大量成果,为冬奥期间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0万辆,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其所在区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