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上级的环保督察,不能采取“一刀切”和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闭的办法,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
近日,西部地区某市的一些群众反映,一些洗车店、修车行、餐饮店、家具厂都停业了,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活。对此,市政府紧急发文,要求对涉及污染的企业分类处理,不能“一刀切”地一关了之。该通知强调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应付环保督察,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命令主义敷衍环保督察,决不允许借环保督察名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对该类行为,一经查实,要依法问责。
开展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各地理所当然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采取及时迅速、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落实。对待上级的环保督察,我们绝不能采取“一刀切”和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闭的办法,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
像上述“群众反映,一些洗车店、修车行、餐饮店、家具厂都停业了”,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和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闭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工作力度很大,是对上级实施环保督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回应,是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好关心和最大负责,而究其实则是搞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以敷衍环保督察的表现。这种粗暴僵硬的做法,让人怀疑有借环保督察名义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嫌疑。说到底,这种做法也是与上级实施环保督察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一个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些地方,面对上级的环保督察采取避重就轻抑或应付了事的态度。比如,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问题可能暂时给掩盖了,但其实依然存在。这种与环保督察组“对着干”的做法,又会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怎样的恶劣影响?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地方面对环保督察只是“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那么,环保问题必然山河依旧、旧貌未改,最终导致环保问题积重难返。
众所周知,环保督察组是带着推动环保主体责任落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职责使命来的。因此,对地方而言,理应把配合环保督察工作作为与环保督察组共同的一项政治任务,在接受“大体检”、 寻找“短板”中,切实整改当地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环保工作的水平。尤其要从实际出发,切实端正态度,注重科学方法,对不同的污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处理。比如,对于那些有严重污染、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恶劣且又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散乱污”企业,我们必须保持定力,态度坚决、措施果断,用铁的手段、以高压态势依法依规处置,该停产的一律停产,该关闭的坚决关闭,并向群众讲清楚道理,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对于那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洗车场、餐饮店、洗衣店等污染排放较小,且通过短时间整改能达到环保标准的相关行业企业、设施场所,则不宜“一刀切”关停,“要重在加强整改整治,使相关企业、铺面合规合法后尽快恢复正常营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如何面对并配合上级环保督察,也是对当地党委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为民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务必提高站位,自觉把环保督察的过程作为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的过程,把抓环保整改的过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过程,把提升环保整体水平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过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责任编辑:封寿炎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