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小得难以察觉的化石,在古生物专家眼里,它们却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的“密码”和沧海桑田的变迁。昨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联手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共同推出了科学特展“古生物——探寻地质资源的金钥匙”。
它们不是芝麻,都是小化石
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特展区,玻片上的化石不仔细看,都不知道在哪里,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玻片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点,而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这么小的地方竟然挤着几十种生物,它们形态差异巨大,有的长着“刺”,有的像是个微缩版的螺壳,有的像是一个大写的Y……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冯伟民馆长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多是化石家族中的“拇指姑娘”,这些有孔虫、介形虫都属于微体化石,它们小的只有十几微米,大的也不过米粒大小,为了大家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它们,专家给它们拍摄了放大照片并做了巨型放大模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张元动教授告诉记者,古生物所有几十位专家不仅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还给这些小虫照红外线,进行CT扫描,希望还原它们微米级的形态特征,因为这对中国能源经济非常重要,依靠这些不起眼的小化石,我们或许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煤炭、页岩气的大宝藏。
化石中藏着能源的金钥匙
古生物资源就是打开能源大门的金钥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页岩气都和古生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动植物大量死亡之后经过地层学的埋藏最后才能形成能源,而中科院南京地质研究所资源地层方面的专家研究的就是利用化石来找到探寻能源的金钥匙。
张教授介绍,比如石油钻探出一个岩芯,不知道它属于什么地层年代,那么通过在岩芯中的化石,就可以把它的地层和代表的地质年代编排出来,这对评估是否有油气煤炭等能源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
而这其中微体化石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元动解释说,因为岩芯钻到7000米下的成本非常高,它们比黄金还珍贵,样品很少,大的化石不可能找到,只能靠这些细小的微体化石才能在岩芯中找到能源留下的蛛丝马迹,而且有时会有惊喜的发现,比如专家曾在一块0.5公斤左右的石头里竟然找到了上万块牙形刺化石。
小小笔石“说”塔里木曾是海洋
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我国油气勘探队伍曾在塔里木钻了一段岩芯,但是它属于什么地层,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是陆相地层,有的人认为是海相地层,甚至还有人认为它是钟乳石形成的地层,后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专家把岩芯切开,在里面找到了一种叫做笔石的生物,因为它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来自4亿多年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海相地层,而数亿年前,塔里木曾是一个海洋,后来才慢慢变成陆地,经过青藏高原隆起过程的挤压才变成盆地,之后有中生代的盖层将其盖住,而4亿多年前,正是奥陶纪能源形成最为丰富的一段时期。
可以说小小的笔石不仅诉说着塔里木的沧海桑田,而且为当地找到巨大的油矿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小小化石还在焦石坝的页岩气寻找、南海油田的钻探过程中发挥了不小作用。记者 王晟
(原标题:化石虽小却是 能源勘探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