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自去年10月,青铜峡市开展百日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环保部门共发现113家企业存在132起环境污染问题,目前问题已基本解决。(本报2月12日18版)
治理污染首先要摆脱狭隘GDB政绩观,把执法者纳入监管体系,建立公平的考察、评估和问责制度,环保审计不合格的官员丢“乌纱帽”。
环境污染原因复杂,经济问题、技术问题、执行问题、地域问题等交织在一起,要做好工业和工业园的规划,环评客观,将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拒之门外”。同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技能改造、设备更新,尤其是注重环保技术的研发,全面设置环保“隔离墙”。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污染代价,除了司法介入,需要更多的措施配套,设立黑名单、建立公益诉讼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联动机制等不可或缺。
当然,污染线索重在收集和发现,职能部门要推出红黄牌制,在线监管多些杀“回马枪”和日常检查,在废气废水的多发排放地,安装监控视频等措施,鼓励公众反映、举报。袁斗成/广东
(原标题:环保执法要建立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