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11月8日电 (陈林 闫红杰)“向污染宣战”。每当李春元把新作《霾来了》送给朋友时,习惯在书前写下这句话。
“希望公众了解霾,参与到防霾治霾行动中来。”李的另一身份是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他的这部24万字环保长篇小说,网络点击已超2000万人次。
地处北京、天津间的河北廊坊被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李春元说,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京津冀地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因特殊地理位置,廊坊的压力在河北最大。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去年河北剑指钢铁等支柱产业,综合施策,重拳治霾。
自伤筋骨压产能
“宁愿牺牲GDP也要把产能压下去。”多位河北官员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态。
2013年,环保部公布包括京津冀在内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河北有多座城市排名末尾。
河北省发改委纪检组组长刘海生表示,钢铁产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是河北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河北决心强力推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
准备搬迁的石钢公司已打响河北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枪。该公司总经理于根茂说,搬迁不是污染物排放的转移,是在不新增产能下通过环保改造、产品升级减少污染排放总量。
愿意通过牺牲利益换取蓝天白云的并非只有官方。家住邢台农村、在附近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工作的赵娜说,今年7月前她负责操控电脑往410立方米的高炉填充焦炭,“那时高炉还没拆,比现在每月多赚几百元(人民币),一年能多出一个月工资。”
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坦言,工作9年换过三份工作,高炉的薪水最高,“但环境变好少赚钱也值得,孩子需要个好环境”。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河北省共压减炼铁产能1202万吨、炼钢产能977万吨、水泥产能286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286万标准重量箱。
绿色供暖保蓝天
冬季供暖期,是中国北方传统燃煤量迅速增加期。随着治污力度不断加大,集中供热企业或淘汰燃煤推广清洁能源,或引入环保技术实施减排。
经一年多解析,燃煤排放被确认为石家庄PM2.5首要污染源。
承担全市约1/4的供暖面积的河北华电石家庄裕华热电有限公司的灰硫控制室内,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邸向东看着监视系统的数据说,“数值均远低于排放标准,几乎实现了让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
这家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性企业,用两台机组替代原来的174台小锅炉。一台机组经过脱硝、脱硫提效,每年可实现烟尘年减排160吨,二氧化硫年减排2300吨,氮氧化物减排4400吨。
距此约300公里外的中石油管道局廊坊服务中心热力一处,工作近20年的司炉工甑喜强正穿着干净工装进行电脑操作。“之前烧煤一班换次工装,现在改气几天不换还是‘白领’。”按照环评显示,前后相比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2073吨,二氧化硫排放915吨,烟尘481吨。
在廊坊市安次区农村,祖辈以种地为生的姜树森说,因空气污染他们很多传统习惯已开始改变:玉米秸秆没再像往年焚烧,从小取暖用的烟煤被抛弃,农村流行骑电动车……
“河北环境空气质量呈止跌转好趋势。”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说,今年1至9月,全省11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了11天,“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完)
(原标题:河北治霾进行时:重拳压产 绿色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