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一年前福建省皮革业刮起的“环保风暴”,泉州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辉耀仍是心有余悸,“我们曾经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提防、害怕环保局。皮革业的环保风暴使我们清醒懂得要想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好两个CEO——当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环境官。”孙辉耀说。
皮革行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制革是皮革行业的基础,对推动皮革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晋江市作为福建省皮革行业的主要地区,其企业数量、规模和产值在全省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因为环境问题,福建省下决心全面整治皮革行业,晋江市大部分制革企业在这场整治风暴中被要求停产整改。一年后,晋江皮革行业脱胎换骨,从被动整改到自觉治理,进而在清洁生产技术、产业结构改造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皮革行业污染严重,刮起了“环保风暴”
2009年国庆期间,福建省环保厅组织执法人员全面清查整治全省皮革行业环境违法问题。根据当时的统计,全省109家制革企业中有92家存在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境问题。随即,这90多家企业被责令关闭或限期整改。而作为福建省皮革行业重镇的泉州晋江市,安东工业区、安海可慕皮革集控区的所有皮革企业,都被要求停产整改。
“形势之严峻是历史上从未有的。”泉州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辉对当时整个晋江皮革行业的情况记忆犹新。
危机与机遇向来是并存的。
一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在思考和寻找皮革行业绿色重生的出路。
福建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皮革行业防治措施。经贸和环保部门多次向相关专家请教、论证皮革行业发展策略,并带着制革企业到河北辛集、浙江安海等国内著名的皮革城市考察取经。
与此同时,晋江市制革企业也在积极奔走自救。陈荣辉感叹道:“这一年里,我们不知道组织协会会员开了多少次会议讨论对策,跑了多少趟环保部门进行协调。”
痛定思痛,产业机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水平、源头治污……福建各方对皮革行业路在何方形成了共识。
从2009年11月起,晋江皮革行业开始了污染整治。“整个晋江皮革行业的环保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据晋江市环保局局长陈文艺介绍,“兴业皮革公司仅在污水治理设施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可慕集控区的污水处理厂也达到了2000多万元。”
一方面,晋江市大部分制革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五水分流分治”或“四水分流分治”、含铬废水和含硫化物废水单独处理。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一些大型制革企业引进使用进口无灰脱毛超载节能转鼓,实现了清洁生产、中水回用。
另一方面,可慕制革集控区内的小型制革企业开始积极重组、整合,增产不增污。“通过整改,集控区内的皮革企业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处理、集中分流。”泉州市环保局污控科高工杨顺德告诉记者。
经过努力,晋江数十家制革企业纷纷等来了“准予生产”的好消息。陈荣辉用“重获新生”这个词表达这一年来的艰辛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