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污染越重环保越富 环境监管:保环境还是护污染

    污染越重环保越富 环境监管:保环境还是护污染

    来源: 人民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代表发问:面对大江大河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这条循环往复的“怪圈”何时才能终结?  
     
        “广大群众把环保部门一线执法人员‘自收自支’、靠收取排污费养活自己形象地比喻为‘老鼠养猫’,我认为这就是当前群众大量地反映环保监督执法不到位在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在今年年初的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潘鸣钟面对媒体这样说。 

        这条尴尬的“猫鼠”“生态平衡链”,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又成为代表委员们批评的对象。太原市代市长张兵生代表发问:面对大江大河存在的严重环境生态问题,污染企业养监管部门,监管部门保护污染企业,这条循环往复的“怪圈”要何时才能终结? 

        污染越重环保越富 

        龚玲代表去年就松花江水污染问题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当前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基层县市,依然停留在吃饭财政的地步,基本的水污染防治资金都难以到位。 

        龚玲了解到,在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省吉林市,多年计划兴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因资金没有落实,虽然可行性研究与环评等前期工作早已完成,可工程建设迟迟不能开工。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和运行费用问题,不能如期投入试运行。 

        吉林市环保局副局长邱鹏苦恼地说,松花江流域发生重大苯类污染事件时,必要的防护服、应急监测设备和车辆都不够用,只好把一些水样送到省里检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在黄河流域一些省区,不少地方环保经费没有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有的县环保局竟是“财政黑户”,主要靠吃“排污费”运转,客观上造成了“污染越重,环保越富”的怪现象。在一些污染企业密集的地方,环保工作人员衣食无忧;而在污染企业被大量关停的地方,环保人员却连工资都发不出。 

        在河南新乡,卫辉市环保局共有100多名职工,只有不足20人属于财政全额供养的行政编制人员,另外事业编制职工属于“自收自支”范畴。职工工资没有保障,还欠下不少外债,加油站都不愿给环保局“赊油”;一旦下乡执行排查任务,带队的局领导就得垫汽油钱。 

        一些基层的环保官员说,随着国家治污力度加大,基层环保部门工作越来越重,但上级只压任务,经费却不能足额拨付。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委调查,由于县级财政紧张,宁夏不少县没有独立的环保机构。 

        是保护环境还是保护污染 

        在不少地方,一些基层环保人员非常困惑:按国家规定,环保经费应由各级财政列支,但有的地方政府却让环保部门“自收自支”。在这种体制下,环保部门要保护的是环境还是污染企业? 

        据调查,目前河南省县级一线执法人员超过10000人,是编制数的5.5倍,69%的人员靠自收自支养活,到2006年全面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后,这些人如何安置将成为突出的问题。 

        国务院最新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可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的许多基层环保部门,“排污费”绝大部分没有被用来治污,而是变成了“人头费”。一些基层环保部门陷入“收钱养人、养人收钱”的怪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兆学说,基层环保部门本是环保执法的“主力”,如果把排污企业比作“老鼠”,环保执法人员应是“猫”;可现在的状况是,猫要靠老鼠供养,老鼠更要靠猫活下去。 [page]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但政府用于环保的投入却没有增加。去年,山西用于治污的投入64亿元,其中多数是社会和企业自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用于环境投入和环保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至今没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干部郭忠烈说,在一些地方的领导眼中,环保是亏本的事,与发展是对立的,花钱搞环保不如投资上项目,有的领导甚至提出“宁可呛死,不能饿死”的观点。在这种“发展观”下,环保部门往往是职能“弱化”、地位“矮化”。 

        “体制病”急需动“大手术”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目前“靠收取排污费过日子”的监管体制,肯定管不住水质污染。 

        一些环保人员担心,到2006年后,“排污费”将完全上缴各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运行。这笔钱如果回流不到环保身上,近几年已取得的环保成果将很难巩固。 

        一些基层环保干部建议,目前当务之急是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把环保投入列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算中,并设立环保人员及办公经费财政支出科目,先让环保“吃饱”。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石砚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南顺姬说,环保费不是用来“养人头”的,不是用来作行政费用的。对环保费,国家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财政要给环保部门充足的“粮食”,防止专款“养人头”。 

        南顺姬还建议,从企业收取的环保费实行“环保保证金”的办法,当企业环保问题解决后,可以继续返还企业,同时国家要再给一些治污的补贴。这样一来,就可以鼓励企业重视环境问题,加强清洁生产,同时也保证了环保费不再流入环保部门的腰包,这条尴尬的“猫鼠”“生态平衡链”自然破解。 

        新华社北京3月9日专电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大学生村干部辛酸与快乐(图)
    下一篇:卫星监测:吉林辽宁部分地区沙尘天气相对严重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