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法第一航母末路遭遇环保噩梦

    法第一航母末路遭遇环保噩梦

    来源: 新京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因为自身可能“毒素未清”遭环保组织强烈抗议,前往印度最后解体困难重重

      1月12日,中午12点,已经行驶到距离埃及海岸50海里的法国退役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上出现了2名不速之客,在头上盘旋着法国军用飞机的情况下,绿色和平组织成员赛巴斯蒂安和他的伙伴强行登上该船,在其桅杆上挂上了“石棉携带者:离印度远点”的标语。2小时后,埃及政府环境部门宣布,除非法国能提供文件,证明这条船没有违反《巴塞尔公约》 所规定的跨国废品交易标准,否则埃及不会让其通过。“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正前往印度接受彻底解体,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国历史上第一艘自制航母、曾经被誉为“法国舰队骄傲”的克莱蒙梭号会在“寿终正寝”时因为自身携带了有害物质而成为环保组织抗议、沿岸国回避的“毒船”,甚至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法“第一航母”末路遭遇环保噩梦

      去年12月31日,“克莱蒙梭”号在拖船的牵引下离开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前往印度接受解体,然而,这条通往“寿终正寝”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法“第一航母”末路遭遇环保噩梦

      “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法国驻印度大使馆前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克莱蒙梭”号在印度解体。

      从“第一航母”到“丑陋毒船”

      这条法国二战后自主建造的第一条航空母舰在1961年服役,曾经在冷战期间显赫一时,也在海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1997年退役后,克莱蒙梭号被卖给了西班牙。当时这条军舰本来应该在西班牙北部港口拆除所有有毒物质,然后再最终送往亚洲销毁。但是法国军方随后发现西班牙商人把克莱蒙梭号卖给了土耳其,并打算以此获利,于是法国在西西里海域截下这条船,并将其重新送回了法国土伦港。此后,克莱蒙梭号就由于其船体中使用的大量石棉材料而经历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诉讼。在环保团体的声讨和遭到各国拒绝之后,印度成为了惟一一个愿意接受并销毁这艘退役军舰的国家。

      2005年12月31日,在法国海军的护送下,克莱蒙梭号离开土伦港,开始了长达2个月的最后旅程,驶向印度古吉拉特邦阿朗轮船销毁厂。

      对于法国和印度的决定,环保组织愤怒了。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谴责法国的行为是非法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法国政府没有排除这条船的污染,就连法国自己的环保标准都无法达到,更不用说国际标准了”。

      该组织负责反对克莱蒙梭号进入印度活动的发言人拉玛帕蒂·库马尔说:“法国反复试图逃避其对于克莱蒙梭号的责任。法国在对于处理石棉的标准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他们却不愿为安全拆除克莱蒙梭号的石棉投入资金,而是试图欺骗印度政府,并把他们的有毒废弃物扔给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这绝对是应该遭到谴责的,绝对不应该是一个公认的文明国家应该持有的态度”。

      但是法国地中海海事管理负责人让·马里·范·胡费尔副上将在克莱蒙梭号受阻埃及后,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任何人试图游说埃及相信这条船是危险物体而不让其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话,都是在撒谎”。

      有毒?无毒?到底谁在撒谎

      所有的争议都始于石棉。作为一种阻燃材料,石棉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广泛使用于建筑中,但是近年来却由于被发现可能致癌而成为法国受到很高关注的问题。建成于1961年的克莱蒙梭号就使用了大量石棉。不过对目前这条军舰上到底还遗留有多少石棉,各方的说法差异很大。

      法国方面表示,已经采取了所有必要的预防措施来保证这条船不造成污染,法国国防部说,所有能够看到的石棉都已经在克莱蒙梭号去年12月31日离开法国土伦港的时候就被移除,残留的石棉材料只有45吨。

      但是环保组织和媒体援引负责该船第一阶段有毒物质拆除工作的technopure公司资料说,克莱蒙梭号上可能还有500到1000吨石棉没有拆除。反对者则严厉抨击法国将有毒废品送往发展中国家的行为。[page]

      绿色和平组织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法国政府同意召回克莱蒙梭号,并且在其离开欧洲前彻底拆除所有有毒物质。第二,只要该毒船没有得到彻底的净化,印度政府就应该拒绝其进入印度国境。第三,在巴塞尔公约规定没有得到履行的情况下,埃及政府应该坚持其对于巴塞尔公约的承诺,拒绝克莱蒙梭号进入埃及或者经过苏伊士运河朝着印度前进。

      为此,绿色和平组织还在法国进行了一场法律诉讼,但是没有成功。即使目前克莱蒙梭号在埃及受阻,法国的态度也没有改变。法国国防部发言人让·弗朗索瓦·比罗12日就表示,克莱蒙梭号将继续其在国际水域的旅程。

      不过,即使能顺利通过苏伊士运河,克莱蒙梭号也不一定能顺利地进行它的销毁之旅。印度最高法院控制有毒废品委员会1月初已经公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克莱蒙梭号在有毒废物净化方面违反了《巴塞尔公约》。该委员会主席1月9日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说,基于该委员会得到的材料,“无法鼓励授权该船进入印度”。印度最高法院的决定将在1月末公布。

      利益驱动制造毒船“噩梦”

      在各方就“毒船”进行博弈的时候,承担销毁克莱蒙梭号任务的印度阿朗轮船销毁厂当局心态却十分复杂。

      在接受了销毁法国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的生意以后,印度批评人士就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轮船销毁厂称为“印度对地狱的回应”。船厂的官员有些无奈地说,船厂非常需要这份合同,因为轮船销毁生意正由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的竞争陷入低迷时期。古吉拉特邦海事局首席工程师对法新社说:“克莱蒙梭号的到来将为船厂带来生机,过去三年的生意都不大好”。

      阿朗,位于孟买西北200公里的偏远海岸,曾经是印度众多普通贫穷村庄之一,即使在今天,它也微小得无法标注在地图上。但是,在有关当局发现当地平缓的海岸上最高潮水能够涨到10米以后,这个小渔村的命运就改变了。

      1983年,印度国有的古吉拉特海事局开设了这家轮船销毁厂,一年又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船、油轮、军舰和渔船都来到这里,终结他们的海上生涯。

      巨大的轮船在这里被工人们切割、拆分,而这些工人在这一过程中经常暴露在致命有毒物质中。绿色和平组织称,阿朗每四个工人之中就有一个由于工作场所的有毒物质而得上癌症。

      在许多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法律使轮船销毁的工作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在印度这样的国家却缺少严格的环保法律,并且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因此,很自然的,轮船销毁就成为了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

      不过,尽管有这些成本优势,阿朗船厂近来日子也不大好过。一方面,用来销毁的轮船由于可以出售给废旧钢铁市场,因此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孟加拉国等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加入竞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阿朗船厂每年销毁大约300万吨轮船,但是2005年,阿朗船厂只销毁了100万吨。因此,在这样一个时刻,2.4万吨的克莱蒙梭号的到来无疑受到了船厂当局的热烈欢迎。

      尽管船厂官员贾德嘉说,船厂将会采取所有安全和环保措施,但是环保组织仍然怀疑,即使采取这些措施,也不足以保护工人们不受致癌的石棉的危害。绿色和平组织官员说:“船厂采取的那些措施只不过是基本的预防。工人们仍然会暴露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有巨大的潜在健康威胁”。

      绿色和平组织1月13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一些国家承揽发达国家废旧舰船销毁的行为,尽管能大捞一笔,却会给工人生命健康和当地环境带来无比的伤害。“我们正在努力结束这场噩梦。解决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发达国家在解体废旧舰船前,必须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否则,它将成为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噩梦。”

      本报记者马晶综合报道

      ■新闻链接

      “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英雄史”

    [page]

      “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以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理克莱蒙梭命名。曾经在冷战期间显赫一时。

      它不仅是法国海军自行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中的首舰,也是目前世界惟一能起飞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空母舰。该级舰共建造2艘:“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前者于1955年11月开工,1961年11月服役。第二艘舰“福煦”号建于1957年2月,1963年7月服役。“克莱蒙梭”航母标准排水量为27300吨,满载排水量为32780吨。全长265米,宽31.72米,吃水8.6米,从龙骨到舰桥顶部高达51.2米,足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舰上发电机的总发电量达14000千瓦,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的照明用电量。海湾战争中,该航母多次赴海湾执行飞机运输任务。该级舰母自服役以来,已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包括舰载机、战术核武器、防空武器、升降机、弹射器及通信设备等。

      “克莱蒙梭”1997年退役,由“夏尔·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取代。

      ■名词解释

      《巴赛尔公约》

      1976年7月,意大利北部一家化学工厂发生爆炸事故,产生约2千克的二恶英,造成周围1810公顷土地污染。在清理现场后产生了2×105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土壤和41罐反应残渣。一年后这些废物被转移到法国,1985年又被转移到瑞士的巴赛尔,并以250万美元的价格进行了焚烧处理。

      越境转移事件得到国际的高度重视。催生了1989年3月的《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巴赛尔公约》于1992年5月5日正式生效。

      《公约》最重要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并尽可能在产生地以无害环境和有效的方法处置。公约强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肆无忌惮地输入和处置危险废物会严重损害这些国家的利益,必须加以严格地限制。

      到1995年9月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上,缔约国已经达到92个。中国是《巴赛尔公约》最早缔约国之一,于1991年加入公约。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500多示范车文明出街
    下一篇:让群众看得见说得上评得出 湖北首次公选省环保局长  观摩者表示:用这样的方法选湖北环保的带头人,错不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