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七部委强推绿色环保贴标(1)

    七部委强推绿色环保贴标(1)

    来源: 赛迪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赛迪网讯】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自此电子信息产品必须加贴醒目的环保标志,进行明示。不过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由于成本上涨和替代材料难找等原因,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加贴了绿色环保标志。

      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士表示,《管理办法》实施将采用强推方式,主要是出于对环保考虑,同时也将提高未来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针对个别企业不合作的情况,信息产业部将采用强制实施的方针,联合其他部委加大对环保标识明示工作的执法力度,让所有电子信息类企业都达到《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

      厂商重视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电产品的社会保有量超过10亿台,电子信息产品已进入淘汰高峰期,每年有3000多万台电子产品进入报废期。按一般家电8年至10年使用寿命计算,从现在起我国每年将有500万台电视机、300余万台电脑、近1000万部手机要报废。

      不过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问题有望自今年起逐渐缓解。据了解,由信息产业部、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自今日起正式施行。不含有毒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加贴绿色e标志,内含有毒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加贴橙色警示标志。冰箱、洗衣机等白电暂不在规定范围之内,不过有专家向记者透露,将白电纳入范围之内是迟早的事。

      记者探访得知,被外界通称为“中国版rohs”的《管理办法》与欧盟rohs指令监管方式有很大不同,《管理办法》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过程分两步走:

      第一步,对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实施标识制度,要求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时,所有进入市场的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应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进行标识,内容包括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环保使用期限和在废弃时可否回收利用等。

      第二步是逐步建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被列入管理目录内的电子信息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3c认证,合格后方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虽然环保贴标工作今日正式启动,但记者2月28日对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卖场和北京海龙、宏图三胞等it卖场的探市结果却令人失望,截至发稿前,无论是电视、碟机厂商,还是手机、数码等电子信息相关的企业都没有加贴绿色环保标志,而当记者和促销员交谈绿色环保贴标一事时,家电和it卖场的人都表示不太清楚。

      成本增加是厂家最大顾虑

      与以前热炒法规不同,这次真正响应绿色环保贴标工作的企业并不多。对厂家、消费者、社会有利的法规,为何很多厂商表现并不积极呢?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克俊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绿色环保材料成本较高,比非绿色产品的成本高近10%。成本增加导致产品售价增加,而且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因此如果某个企业率先推绿色产品,其市场销量必会受到影响。

      赵克俊的担忧似乎在理。记者走访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和北京海龙、宏图三胞等it卖场后发现,消费者对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的意识并不强,这也是企业为难所在。

      终端市场的表现也迅速影响到上游市场,前段时间《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对上游元器件厂商采访时也了解到,考虑到成本上涨后市场竞争加剧,很多企业都没有明确表示开始推绿色环保元器件的具体时间。

      作者:胡洪森

      其实据记者了解,早在几年前,创维、tcl、康佳等一大批国内企业就开始关注绿色环保产品的制造,时至今日,其制造绿色产品的技术也早已成熟。然而因怕售价提高会影响产品销售,目前在国内销售的电视大多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当然也有如爱普生、柯尼卡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明的无奈——由于所推产品都是精工系列,很多元器件的绿色环保替代材料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所以贴标工作被耽搁下来。

      如果说这些企业的难处尚可理解的话,有些企业的做法则完全是混水摸鱼之举。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大企业尚未完成绿色环保贴标工作,一些跟风大企业做法的中小企业也没有启动贴标工作。而更为离谱的是一些企业对《管理办法》的规定知之甚少,至今没有形成寻找绿色环保材料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而这种企业在diy配机市场尤其多。

      主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综合国内外厂商对绿色环保贴标工作的表现来看,记者发现截至目前以松下、索尼、佳能、夏普等为首的国外厂商的态度相对积极,而国内厂商对待此事的态度却有些犹豫。

      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士表示,《管理办法》实施主要出于环保考虑,同时将提高未来电子信息类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针对个别企业不合作的情况,信息产业部将采用强制实施的方针,让所有电子信息类企业都达到《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市场与体制改革处处长黄建忠认为,《管理办法》出台在短期内将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没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将遭遇“转型”难题。不过即便如此,电子信息产品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也不得不面对。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信息产业部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强推《管理办法》,同时提高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办法》的实施虽然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相信企业会找到利润平衡点。

      此外他还表示,我国是电子产品出口大国,不少大企业早先为应对欧盟的绿色壁垒,已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绿色环保贴标工作从3月1日起将陆续启动。而且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他们也将乐于为环保付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强推应该针对不同产品循序渐进进行,因为不同产品寻找绿色替代物的时间不一,但如果该产品有厂家找到绿色替代物就可针对此产品强推标准,这样既能刺激厂商寻找替代物,也规范了市场竞争,同时绿色贴标工作开展起来也将更加顺利。

      产业观察

      强制执行实有必要

      ■三木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3月1日正式实施,不过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电子厂商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给予行动上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有实质性动作的企业并不多,有技术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企业相互观望,担心率先推出绿色产品成本增加会影响产品销量,而暂时没有实力的企业则存有两种心态:一是积极寻找绿色环保替代材料;二是已经做好在未来电子市场里浑水摸鱼、见缝插针的准备。

      由此可看出,只要《管理办法》没有完全强制实施,总有企业企图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所以,笔者认为,为保证各环节的顺利实施,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强制推行《管理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预见,随着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日益加重,国家在这方面迟早要有所作为,虽然强推此举可能会在短期内使企业和行业付出较大的成本代价,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至少有四点积极意义:一、对企业来说,提高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在市场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将有所提高。二、使行业竞争更加有序,大家在同一游戏规则下竞争,也有利于新厂商特别是国外厂商的加入。三、对消费者来说,虽然成本增加了,却“廉价”地买到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四、对社会环境来讲,更是避开了每年数千万台电子垃圾的污染。(n101)

      作者:胡洪森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在省环保局调研强调 提高生活水平必...
    下一篇:卫生部环保总局建立环境与健康协作机制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