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谭璐
以环保局副局长身份实名认证开微博一年半发微博九百余条粉丝逾百万因雾霾天气成为挨骂靶心———
一周前与“巴松狼王”杜少中面对面,是在金融街的北京环境交易所。6月初刚刚上任,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成为他的新“工作服”。
他身量不高,精神矍铄,毫无人过中年后常见的发福迹象,还真有点“狼”的风骨。这位1953年出生的老北京,语言风格和他的微博文风一样,京腔京味,干脆直接,幽默,无畏,见性情,接地气。
他曾任职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8年,自诩“麦霸”,这段经历练就的记忆力超强、说话滴水不漏的习惯依然存在,也能让人清晰感觉到他给自己设定的某种隐形的言语边界。
名字
#“杜少中”还是“巴松狼王”#名字改了两次是因为一开始没完全想清楚身份的界定,最起码是没认清有什么区别。
2011年1月5日,杜少中以“巴松狼王”为名开通了个人微博,认证为“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其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
微博是在媒体的建议下开的。对于这一新媒介,他的认识是:这是未来谁都要利用的工具,早晚都得用;作为新闻发言人,运用微博是传统发布渠道的继续。“我这活儿也给不了别人,躲不过去那我就先试试呗。”
“巴松狼王”这个名字,倒不是为开微博才起的。曾有环保、媒体的一些人士组团去慰问援藏的同志,一路上团员们相互间起了有藏地风味的绰号,杜少中的这个“巴松”是取自西藏美丽的湖泊巴松措,而狼亦是他后来越琢磨越喜欢的动物:聪明、执著、群体意识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
他对这个名字非常喜爱,此后在网络世界——各个网站的用户注册、MSN,他都以“巴松狼王”为名。
到2011年5月17日,他把微博名字改成完全的实名,还发了一条“更名说明”:便于“名正言顺说环保”。然而只过了一个月,他又把名字改回来了。“别说我折腾,我要回归自然、恢复点儿野性,从今天起恢复原来的名字——巴松狼王。”个人简介也一并改了,从“为了环境好一点儿,可以执著一点儿”变成“回归自然、恢复野性,谁破坏环境就跟谁玩命”。
他说,名字改了两次是因为一开始没完全想清楚身份的界定,最起码是没认清有什么区别。有人说应该改成杜少中,他觉得有道理,改了过来。改了之后才发现味道不对:没有网络特点了,公职身份的色彩太浓,于是又改回来。
杜曾在微博上说,副局长只是“工作服”,脱了就不是了。而“巴松狼王”可以一直叫下去,这表明要把环保作为终生的事业。
界限
#不能把私事完全袒露#只说环保的主题及其感悟,其他的“非诚勿扰”;对距离工作范围较远的、没时间研究的,能不涉及就不涉及。
除了名字,对自己微博身份的界定,杜少中也是在实践中慢慢悟到那条界限。从相对轻松的尝试到多角度反复的体验,他知道,在黄V认证的微博上,“巴松狼王”既不完全是在环保局上班的那个公务员,也不能把真实世界的自己百分百呈现在网上。
今年3月17日,他的老母亲突然去世,18日凌晨1点56分他发的微博是:“始于昨晚的大雪还在下着,它帮我记下了今生难忘的时刻。”他说,自己就不能像普通博主那样,把个人感情淋漓尽致地在微博上表达,不能把私事完全袒露。“我就说到这儿为止,好多人不知道其中隐情,评论中说这个说那个,但是我就都不说话。”
“幸福很简单:今天休息,早上陪老师暴走一个半小时,午陪老妈老爸找了个小店‘搓’了一顿,下午在老阳下撂倒自己两小时,起来后力贯全身,于是自斟自饮,装模作样看几页书,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条微博还配发了一张茶具和书的图片,貌似把私人生活和盘托出。杜少中说,实际上是想表达情绪,公务员追求简单生活时是什么心态。
不过,写的时候却得字斟句酌、心思缜密。“‘陪老师’、‘陪老爸老妈’、‘小店’这些词都为说清楚,就是不留别人啐你的缝隙,而专门照的这张照片选择的角度也很注意,仅限于茶壶茶盘的周边,不能给人任何别的遐想。可就这张图,居然有人能看出茶盘旁边这本书里的字。你说,很要命吧?”
最终,杜少中把微博定位为“与社会及时沟通交流的工具和完整表达自己看法的自媒体”。他给自己的微博划定了清楚的范围:只说环保的主题及其感悟,其他的“非诚勿扰”;对距离工作范围较远的、没时间研究的,能不涉及就不涉及。这样既是为了织出的“围脖”有特色,也是某种自知之明吧,在联想、跳跃、借题发挥为特色的微博评论中,避免自己轻易陷入困境。
功能
#开拓新的工作渠道#普及环保知识,呼吁公众参与,又恰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儿,微博等于给自己开拓了新的渠道。
杜少中曾带着两个小黑瓶参加过多次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还上过环保培训的讲堂,甚至市政府的专题会,因为从2007年他开始分管机动车污染防治。为了直观说明,他总带着这两个小瓶,是一辆6升国Ⅱ柴油车正常行驶或做台架试验一小时收集起来的颗粒物,主要是炭黑,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在微博上,他再次展示这俩小黑瓶,并注明是用手机拍的,背景就是自己办公桌上的计算机。网友评论说:触目惊心,这么直观的教育比大篇文字来得震撼。
一年中,他就“废旧电池不必集中回收”、动员公众参与“少开一天车”、空气污染个案、秸秆焚烧等多个问题和他的微博粉丝进行互动。上班路上偶然发现的污染问题,他也会用气愤的语气在微博上曝光,随后会去落实解决。
从线上交流挪到线下解决的情况也不少,“狼王”戏称之为“见网友”。去年5月,他在外地出差时看到有网友在他的微博上投诉7090小区饱受臭味侵扰的问题,回京后,他在晚上突袭式微服私访,到现场才找来环保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彻查确认污染来源。
此后他又两次去该小区,会同通州环保局、市政市容委水务局、污染源的数家企业代表,和居民代表一起讨论,研究解决的方案,成为媒体的一时美谈。然而今天再提这件事,他说:“其实到现在,我比较纠结的是它的环境质量还是不理想。这过程说明,微博是反映问题的渠道,但最起码不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
心态
#有胆量开微博就要能挨骂#如果你或你所在的部门做错了,骂你是应该的。骂得不对,也算给你提个醒。
以当下的网络生态而言,网络言语通常是更为生猛,大胆、尖锐,不加修饰,有时甚至是不讲公平的谩骂。他说,有胆量开微博就要能承受挨骂,“如果你或你所在的部门做错了,骂你是应该的。骂得不对,也算给你提个醒。”这句微博曾被很多媒体引用。
“狼王”的应对之策是:需要自己出声的话题,该拍砖的就拍砖,绝不客气;来讨论问题的,不怕麻烦多回合回复,直到把他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那种上来就是一堆脏话的,置之不理。或者有人牢骚满腹老说上没完,他便说一句:“老弟你上弦了?歇会儿行不?”
这样非直接回应的大白话还真的能让对方接受,多半就此住声了。“开微博不能为装装样子,但是机构开微博就得有渠道解决问题,公务员开微博就得跟你的身份相一致,按你能做得到的范围说事,别往大了揽。现在粉丝多了,好多人给我提的问题都是远超出我权限和能力的事儿,这样的我不用回答,有时也开玩笑地回复:又把我当总理衙门了吧?”他说。
原则
#没想好怎么说时就不能说#你提出问题,吸引眼球,最后你得收场,不能挑了事就完了。别人的微博可以,公务人员的微博不能以挑事为目的。
“这个可以有”、“有木有”、“拍砖”、“脑残”这些字眼都是他微博常用到的,“给力”、“围观”、“抓狂”等等表情图标也时常点缀在他的博文里,加上他说话的风格颇有北京人直截了当干崩利落脆的那股劲儿,因此他的微博很有性情中人的感觉。
然而若是就此以为他的微博和回复是兴之所至,信马由缰,那可是大误会。否则,八年“麦霸”岂非白当了?“狼王”说,什么东西在微博上说,什么时间说,哪句话需要回复,怎么回复,不回复的怎么处理,他都要想好才做。“我一天就一两条微博,有时有想写的内容,就翻来覆去想,可是没想好词就不能写,突然谁给提供一个机会,可以借题发挥,就说了。”
“我现在发了——”说着,他点开自己的主页,“到今天发了925条微博,这在大多数博主中都算是少的,还别说我这种粉丝过百万的。但是我的回复多,都跟在评论下面,这样微博一条是一条,有独立观点,评论则一堆是一堆,别人看起来你这微博像是一个刊物。现在@我的5万4,我给别人的评论3623条。还和1200人有私信的关系。”
“没想好怎么说时就不能说。这个原则说得高尚点儿,叫有社会责任感;说得通俗点儿,叫要惹事儿也得会平事儿;用媒体专业性的话说,叫议程设置:你提出问题,吸引眼球,最后你得收场,不能挑了事就完了。别人的微博可以,公务人员的微博不能以挑事为目的。”
压力
#五十多年没挨过的骂都挨了#骂声如麻,那我就当吃麻辣鸡丁吧,把辣椒都刨开,找到鸡丁吃。
“巴松狼王”多次表示,开微博“鸭梨(压力)山大”,这不是使用网络语言跟网民套近乎,也非自谦之词,而的确是他的真实感受。
他见过的最大的一枚“鸭梨”,伴着去年10月末11月初的连续雾霾天气降临。专业术语PM2.5一夜之间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
他说,那是他第二次承受大阵仗的压力——上一次是北京奥运会之前。奥运年,他要应对中外媒体关于空气质量的不停诘问,开了15次新闻发布会,接待1400人次记者采访。“既庆幸又无助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要说什么,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不该说什么。”一切应答分寸,尽靠自己体悟把握。
这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在11月初的那几天,他把五十多年没挨过的骂都给挨了。开始的连续雾霾天,他在和网友谈雾,谈污染,谈两者叠加后的情况这些专业问题的科普,到PM2.5成为热词的时候,他的实名认证微博无疑就成了网谈的靶心。
他在微博中写过“有多少人喜欢听实话?一觉醒来,突然感悟:实话是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话,而不是让什么人都喜欢的话。”在刚出版的《微薄之力在微博》一书中,他把这句话补全了:“做新闻发言人最根本的技巧是熟悉你所从事的业务,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我从不瞎说。……领导喜欢听不惹事的话,公众喜欢听邪乎的话,媒体喜欢听有冲突的话。”
在微博上,他也以做新闻发言人练就的功力做着他的“自媒体”:只说能说的,但不瞎说。“清楚我是什么角色,我能说什么话,能说到什么程度,什么是不该我说的。”他不厌其烦地一条条回复,做着环保专业知识的科普解读。
不过在当时群情激愤的网络语态里,坚守如此的一小块阵地,简直“弱爆”了。那些天,每天只要一打开微博,粉丝数量都好几千地往上涨。事后看,这场PM2.5大讨论让他的粉丝数从之前的8万迅速翻了一番。
但是,那是怎样的粉丝增长?很多的评论,什么也不说,就是指名道姓加上纯脏话,或者咒他“死于肺癌”这类毒舌言语。
压力最大时,他发的一条微博是,“……北京空气达标天数1998年只有100天(27.4%),2010年是286天(78%)是事实。但过去一年增长5个百分点,现在一年只能增长一两个百分点,一年还有20%的左右天数不达标。煤烟、尾气、扬尘、工业减排的进程还在持续,可几个雾和污染搅在一起的天,像是要过不去了,敢问路在何方?”当时得到的网友评论是“杜局HOLD不住了”。
“路在何方”作何解?“我也不知道这事得让我一人扛到什么时候,问我心里话,就是不知道得让我扛到哪年。”
怎么就扛上了?“还不就是因为有这么个微博。本来我一直就是媒体采访我得接着,推不出去。而且我的态度是善待媒体,手机24小时开机,让媒体随时找得到我,而且有问必答。”
想没想过休眠,暂不看微博了?“为什么不看?我也没做错事,骂声如麻,那我就当吃麻辣鸡丁吧,把辣椒都刨开,找到鸡丁吃。污言秽语可以不理,找到几个真正讨论问题的,我还得回。确实有人劝过我,这两天甭说话了,我说不行。”稍停,狼王补了一句,“我这性格可能得改,不撞南墙不回头。”还能改吗,性格?
追求
#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幻想网络上一水儿地说什么,一个不真实,再一个也不现实,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态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
其实,那些天网民劈头盖脸给他提出的问题,早已不是科普问题,对于一个个人微博而言,肯定是大大超载了。而他知道“干什么说什么”,只讲科普问题。
“关键问题是你怎么对待这件事,空气质量是减排治理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这是我的基本态度。只有我说过北京的空气质量从来没达过标。他们问我:杜局您这话能说吗?怎么不能说?我一直都说,PM10这一项一直都超标,所以我才不赞成盯着PM2.5的数据没完,肯定也是不达标。不治理再怎么检测也改变不了。我说这么雷人的话,怎么没人跟着炒了?因为没得炒,实话。”
在2000年到环保局之前,杜少中在市政府信访办工作,加上新闻发言人的经历,都让他的承压能力超强。“公众参与是好事,就算骂我两句。公众参与你不能求全责备,顺势而为也不是什么坏事。公众参与的特点不是按照你的时间表进行的。”
所以,就在十几天前PM2.5再度成为网议的热词时,他又发了一条微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更应该关心大气污染物消减,空气质量一天天地好起来。但这‘嘴架’看来也是少不了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也有毛病,本来似乎可以没我事儿了,可又说话引火烧身,那就请大家拍砖吧。”
但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悄悄发生的变化。“去年11月,我发一条关于空气质量的微博,可能骂你的是绝大多数,很多是只有脏话。我最近发的这条,还是我一向的观点,有1千出头的人转发,将近500人评论,这500人中,一半左右是骂你的,余下的,一半是模棱两可,一半是赞成。这个,一个是对空气质量的理解越来越接近了,第二,对你的方式接受度越来越高,我觉得还是很令人鼓舞的。这个同样的内容我将来还要发,过一个阶段我就会再重发一次,研究大家的反应有什么样的变化。”
“网上网下我都不追求没批评,追求的是生态平衡,幻想网络上一水儿地说什么,一个不真实,再一个也不现实,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态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