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的学生们在进行"拒绝一次性餐具"的宣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工Fresh协会的会员与小学生一起上户外环境教育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拒绝一次性餐具、走进东山街推广垃圾分类……
广东高校环保社团共有44个,过万名学生参与
■阳光社区记者 邢晓雯
【语录】
"我希望以后能从事环保相关的工作,即使干不了这一行,环保理念也会陪我一生的。"
--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会长冯宝莹
"我的很多生活习惯也随着对环保的了解而改变了,比如我出门一定会自带餐具,每次用纸巾只用半张,见到草地不轻易踩上去。"
--华南理工大学Fresh协会项目长陈霭莹
三月初,是广东各高校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更是学生社团“招兵买马”的好时机,这不,广州大学的学生团体绿色动力协会为了招新,就邀请了三家环保组织的负责人到学校办讲座。
近两年,通过“拇指妹关注光亮工程”、“高校联合拒绝一次性餐具”等活动,大学生推动环保的氛围在广州渐浓。根据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在活跃于广东高校的环保社团一共有44个,参与人数过万。当大学生在关注环保,他们在干些什么?
介入社会,组织大学生为环保发声
案例“拒绝一次性餐具”、扎根地方做环保调研
去年,由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大学六所高校联合发起的“壹减壹行动”,在广东省内14所高校掀起了一股“拒绝一次性餐具”的风潮。这次活动通过在学生饭堂或其他公众区域,用创意的方式劝喻人们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获得了社会的关注。而这次活动就是由一个学生团体——华工Fresh环保协会做总协调的。该协会成立于1999年,算是广东高校环保社团的“老大哥”了,介入社会活动让学生团体产生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发起跨校活动,该协会还连续9年承办“广东大学生绿色营”,让来自广东各所高校的学生,每年暑期在广东省内找一个有环境问题的地方,扎根进社区20多天做调研,最后提交调研方案给当地政府,“去年的项目就是在韶关开展有机农业调查”,Fresh协会项目长陈霭莹告诉记者。
结合专业,在社区搞活动更受关注
案例走进洪桥街、东山街推广垃圾分类
记者了解发现,很多高校的环保社团都是由环境专业学生组成的。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会长冯宝莹告诉记者:“我是因为很喜欢环保才选这个专业的,我们社团的有八成社员都是环境学院的,我们也希望把社团做得更专业点。”结合专业性,该协会去年分别去了洪桥街道和东山街道开展社区环保宣传。“去年恰逢东山街道推广垃圾分类活动,我们的志愿者就做了几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吸引了很多人来听,还有同学帮忙做垃圾分类志愿工作呢。”
相比于在学校开展活动,冯宝莹认为到校外社区做宣传更容易。“学生每天接受的资讯太多了,以至于要吸引他们注意我们要很大胆出位,要想很多创意。但在社区的活动却更容易被接受,很多家长也愿意带小朋友来和大学生玩,所以效果比在学校好很多。”
头脑风暴,大学生做环保有创意优势
案例“绿行旗”倡环保出行
去年,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greensky环保协会设计的一款类似大富翁的“绿行旗”,很受大学生欢迎。它根据人们日常出行习惯,设置飞机、轿车、地铁、公交、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几种方式,按碳排放量的高低决定棋所通过的格子数;游戏还设置多个陷阱和惩罚,玩家的棋子到达某处时需要按规定回答环保问题。“这个游戏既好玩,又宣传了低碳理念,最重要的是,能让大人小孩都轻松记住环保知识。”该协会的会长方义林说。
专家解读
“大学生可以做的事情,比摆摊要多得多”
纵观目前广州高校的环保社团发展,学生的热情高,有些活动也有了知名度,但大部分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仍局限于所属的学校范围内,而且发展不稳定。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总干事张立凡认为,这跟学生社团的自身特点有关:“每年换届,很多经验难以传承,我现在每一年接触的其实是‘叫同一个名字的新社团’。建议各高校环保社团多开展一年期的项目,规避自身不足。”张立凡还建议,环保类学生团体要多走出学校,介入社会,“除了宿舍节能、污水处理等高校内的环保话题,还有很多其他社会话题可以参与,像‘拜客广州’就是个好例子。大学生可以做的事情,比摆摊、办图片展要多得多。”此外,张立凡认为学校应给予环保类学生社团更多的空间,“审批环节太复杂会打击学生的热情,学校要管理它们,更要支持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