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在国合会2010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特别演讲。他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中奋力前行,全面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造福人民,造福国家,造福美好地球家园。
周生贤回顾了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说,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我国环保事业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相融合,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坚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坚持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新的理念和思路指引下,环保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环保和生态保护有力有效,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转好,“十一五”环保规划任务基本完成。
周生贤说,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十二五”时期的环境保护,提出要加大力度,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也是对世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本质特征,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平等对待和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归结起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新变化,再造环境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满足人民新期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周生贤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行动、过程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发展和环保优先理念是前提;采取一切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举措,抓紧行动起来是关键;长期持久建设,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是基础;注重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和可持续是目的;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主要途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就是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之,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制定和完善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周生贤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环保事业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抓紧出台“十二五”环保规划,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重点抓好五项任务:一要深化污染减排。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有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着力构建和完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工作新机制。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逐步降低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绿色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三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全面排查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集中开展沿江沿河沿湖化工企业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加大农村“以奖促治”支持力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启动“连片整治”工作。四要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把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五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健全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等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记者 周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