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高秀琴,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肝胆外科的***,她是一位有着9年临床经验的“老兵”了。新型冠状病毒袭来,这位“老兵”最初也陷入过矛盾,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她一定要到一线去,可“隔行如隔山”,不同科室在护理上的差别也极大,从未在隔离病区里工作过的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而手把手传授技能、为她带来勇气的正是北京医疗队的同行们。
前线的路上一波三折
昨天下午,隔离病区的大门缓缓打开,已经在病区里奋战了4个多小时的高秀琴走了出来,她的刷手服已经湿透了,摘下口罩时满脸都是勒痕。
“和北京医疗队的老师们学到了不少东西。”顾不上诉说疲惫,高秀琴告诉记者,她和北京医疗队并肩作战20多天,心里最初的忐忑已经完全消失了,危重患者的护理、各类医疗设备的监护,她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
在今年春节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正式被确定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定点医院,那时的高秀琴和很多同事一样,心中充满着矛盾和焦虑。
高秀琴说,当时自己很多护校的同学已经上了一线,自己也一定要出一份力,可作为一名外科病房***,隔离病区里的工作她没有接触过,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
正在心烦意乱的时候,高秀琴得知了一个意外消息。CT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肺部有一处很小的病灶。“当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自己感染了,而是害怕感染了,就不能到前线去了!”
后来经过医生确认,高秀琴肺部的这一小处病灶至少在去年7月就已经存在了,与新型冠状病毒无关。这次的虚惊一场,让高秀琴不再矛盾了,她说她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能站到一线,和同袍们共同抗疫。
与此同时,正在改造的隔离病区里,来了一群陌生人,北京医疗队来了。“防护服该怎么穿脱、进出污染区的流程是怎样的,感染患者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他们手把手地教。”高秀琴说,看到他们,她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将不会是一场没有准备的战斗!
“亮亮”带来最初的勇气
问起对北京医疗队哪位医护人员印象比较深,高秀琴毫不犹豫地说:“亮亮”!
这指的是北京朝阳医院男***王长亮。他把自己的这个昵称写在了防护服上。
“一开始隔离病区里的气氛挺紧张的,这种氛围其实不利于工作,得先让他们放松下来。”王长亮说。在隔离病区里,他主动当起了大家的“开心果”。
“你是自愿报名来的吗?不害怕吗?”听大伙儿这么问,王长亮乐呵呵回道:“怎么不怕啊,我还瞒着我妈呢,老太太要知道了,肯定得打死我。”他一说完,包括高秀琴在内的很多人都笑了。
隔着防护服,彼此看不清表情,王长亮的“故作轻松”,其实是为了让大家不紧张,而他自己反倒是最紧张的一个。他的紧张不是对病毒的恐惧,而是在为战友担心。
“取咽拭子的时候我是最担心的。”高秀琴最初取咽拭子的时候,在旁指导的王长亮着实捏了把汗,这是一个风险***很高的***作,医护人员要在患者的咽喉部采集样本,必须要看到患者的嗓子眼,这是一个近距离面对面的***作,且是技巧要求很高的***作。
“我挺佩服武汉的***!”王长亮说,像取咽拭子这类***作,对于外科***来说,根本不是护理常规里的要求,她们不仅学得特别快,还不畏惧风险。
她成了最出色的“僚机”
“他的个子特别高!”这是高秀琴对王长亮的另一个印象。在隔离病区里,“顶天立地”对王长亮来说却是个麻烦事。
准备医疗设备、查看患者指氧……一切需要弯腰低头的***作都需要他小心翼翼。如果动作过猛,防护服有可能会破损,而在动作受阻的情况下,王长亮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防护服有异样。
发现这一问题后,高秀琴只要和王长亮搭班,她便几乎把所有需要弯腰的工作都揽了过来。站在王长亮身后时,她会下意识地帮他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贴缝的胶带有无松脱。她就像一位出色的僚机驾驶员,时时保护着战友的侧翼和身后,防止他们被病毒“咬尾”。
北京医疗队很多医护人员对高秀琴的印象很深。他们说,高秀琴是一位坚强的女战士。不过,记者却意外地看到了她落泪的一面。
“稍等,让我稳定一下情绪。”问起高秀琴的家庭情况,她落泪了。她的孩子只有两岁,走上“战疫”前线以来,她已经20多天没有看到孩子了。说起击退疫情后有什么愿望,高秀琴说,她要回家好好儿抱抱孩子。
问王长亮相同的问题,他回答说,他想邀请武汉的医护人员到北京去,陪着他们去看看故宫,爬爬长城。
本报记者 景一鸣 王雅贤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