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杏坛将打造2个万亩高端产业集聚区
光华德彦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效果图 华建达一期项目建成
“镇能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通讯员杏宣
顺德杏坛,不仅是底蕴深厚的岭南水乡,也是珠三角的产业重镇。依托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这里正迎来“蝶变”——接下来,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杏坛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顺德区杏坛镇党委***柯宇威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杏坛对镇内61个村级工业园进行统筹谋划,规划打造2个万亩以上高端产业集聚区和1个万亩以上临江生态景观带。杏坛“村改”正形成一个利益共享的“生态圈”。值得期待的是,在水乡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轮驱动下,一个崭新的杏坛正渐行渐近。
进度:
杏坛“村改”今年超额完成任务
数据显示,今年,杏坛镇自我加压,将原定拆除整治1024亩的改造目标提升至1824亩。截至12月初,杏坛镇已完成清退拆除面积1850.23亩(已完成年度目标的101%),复垦复绿562.03亩(已完成年度目标的111%),建设面积86.68万平方米(已完成年度目标的104%)。
“我们对镇内61个村级工业园进行统筹谋划,按照功能布局重新整合,规划打造2个万亩以上高端产业集聚区和1个万亩以上临江生态景观带。”柯宇威表示,通过统筹规划,推动产业形态从“碎片化”向“集聚化”发展,让生态空间重回绿色,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进一步优化镇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实际上,在积极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杏坛一直坚守着发展工业的底线,一心一意推进“工改工”项目。为确保“村改”出来的空间得到高效整体利用,杏坛采用政府直接征收模式进行升级改造,由政府掌握土地开发建设的主动权。
机遇:
依托“村改”建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
11月28日,杏坛镇政府和顺德高新区联合举办了“2019顺德(杏坛)新材料暨智能装备产业峰会”,共同推介“村改”提供的新产业空间。一众产业“龙头”企业家、行业专家、投资者等齐聚一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从曾经的“废塑料华尔街”到如今布局新材料产业,柯宇威表示,“依托‘村改’腾空间、造环境,现在是杏坛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据其介绍,目前杏坛已形成了一定的新材料产业集聚。据了解,目前,杏坛涌现了以德冠、达美、东立、华丽宝、保特信、莱尔等薄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形成一批以顺炎、信隆、顺威、永恒为代表的改***工程塑料生产骨干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杏坛镇新材料产业的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柯宇威透露,杏坛正联手企业共同推动建立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于顺德高新区,接下来会重点进行打造。”他表示,该平台将面对所有新材料企业,把相关企业集聚于此,形成产业上下游联动,最终形成一个产业生态圈,未来还将制定新材料产业联盟标准,抢占新产业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岭南水乡,杏坛水乡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通过“村改”强化水乡生态文化品牌?柯宇威表示,今年,杏坛镇统筹规划约10653亩的西江堤岸生态再造片区,重塑西江堤岸生态环境,开启杏坛水乡新增长点。目前,该片区已启动海凌、西登、马东以及南华堤外工业区生态复绿项目,累计修复面积约592.2亩,为顺德“村改”生态修复提供了“样本”。
同时,杏坛镇以逢简、青田为核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村改”项目,对现有建筑进行活化改造,配合乡村旅游发展,引入设计元素,带动周边资源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速。随着“村改”推进,杏坛将形成“逢简、青田”和“西江沿岸”两个水乡特色景点线路。
未来:
助力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成顺德新增长点
今年的“村改”工作接近尾声,但并不意味着结束,杏坛“村改”总攻行动计划(2020-2022)已经提上日程。柯宇威表示,将按照三年应改尽改的工作要求,合理制定总体推进规划,2020年计划推进2200亩、2021年推进2800亩、2022年推进7800亩的“村改”目标,全面完成全镇村级工业园的改造。
“‘村改’不只是改空间、改环境,更重要的是改产业质量。”柯宇威说,杏坛将形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产业聚集片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积极吸引重大项目落地,推动本地企业利用“村改”出来的空间做大做强,打造产学研完整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在杏坛的聚集,形成顺德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此外,杏坛还将优化全镇交通布局,积极对接深中通道,积极协助顺德新港新一期开发,用好“村改”提供的产业空间,搭建“深圳创新+杏坛制造”的产业提升新通道。
关注:
杏坛“村改”构建利益共享“生态圈”
在采访中,柯宇威坦言,“村改”的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改造后要引进什么产业?”这些都需要进行提前思考与谋划。此外,杏坛“村改”成立了协调队,为原有企业的搬迁腾挪以及后续的招商工作等提供帮助,充分释放“村改”的红利。
柯宇威表示,在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生态圈”,即在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凝心聚力,努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村改”格局,让企业、村居、村民等参与进来,成为生态圈的一员,形成合力,将“村改”政策落到实处,赢得民心,这也是“村改”生命力所在。
柯宇威表示,以杏坛光华德彦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为例,这是顺德区第一个超500亩连片改造并通过村民表决的项目,由政府征收并配建物业给村居,也是实现“村改”“生态圈”良***循环的典例。
具体而言,对光华村集体,杏坛镇政府采用货币+配建物业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光华村集体不仅可获得一次***征地补偿收益,还可通过配建物业获得持续长久的租金收益,有利于光华村的长远发展;
对企业,杏坛镇政府依照区、镇关于村级工业园厂房搬迁补偿的相关规定,对厂房搬迁的权利关系人实施搬迁补偿和补助;
对光华村民,通过改造,彻底淘汰废旧塑料等低端落后产能,从根本上解决片区环境污染问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显著提升光华村的乡村风貌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通过开展生态复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业区的改造还计划建设一所高质量学校,辐射杏坛西部,让广大村民切身感受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利好。”柯宇威称,要让“村改”每个环节形成一个生态圈,聚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使得“村改”工作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