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降低空气重污染预警门槛
6月4日,上海市环保局发布《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从即日起实施。和两年前的老版预案相比,新版预案对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启动条件进行优化调整,降低了启动门槛,未来的预警发布将更及时、更频繁。
此次新版空气重污染预警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启动标准已是长三角最低。如此自我加压,除了让空气重污染预警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还希望让上海的新版预案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执行同一个空气重污染的预警标准,面对空气污染时步调一致。
轻度污染加短时重污染就启动预警
预警启动门槛具体如何降低?
首先,和老版相比,新版预案以预测结果作为启动条件,增加空气重污染预警的提前量,当预测有重污染时,会至少提前一天启动预警。而原来,为了确保科学严谨,监测会消耗较长时间才能做出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可对市民来说,这样的预警往往来得太晚,甚至有些措手不及。
其次,老版的4个门槛有3个在新版里被降低。蓝色预警由原来“一天重度污染,或一天中度污染且可能出现短时重污染”调整为“一天轻度或中度污染且可能出现短时重污染”。黄色预警由原来“两天重度污染”调整为“一天重度污染”。橙色预警由原来“一天严重污染,或三天以上重度污染”调整为“一天严重污染,或两天及以上重度污染”。红色预警启动条件维持不变,仍为“未来一天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400”。
为何降低门槛?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首先是基于上海目前空气质量的实际情况,原有门槛显得太“高”。上海去年出现空气污染的日子,主要表现为短时间重污染,或持续一两天的轻度或中度污染,基本没有出现过一天都是严重污染或三天都是重度污染的情况,故而橙色及以上级别的空气重污染预警未曾启动,蓝色、黄色预警的启动次数也屈指可数。
其次是充分考虑市民感受。虽然去年很多时候并没有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且监管部门一直持续坚持治理空气,但一些污染程度较轻的日子,市民感观依旧比较差,没有启动预警,也没有采取专项应急措施,会让一些市民误以为监管部门“不作为”。
市环保局表示,新版预案降低门槛后,空气重污染预警启动次数会比老版预案实施期间有所增加。但这不代表空气质量变差了,而是各区、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污染程度还没到重度时,就提前开展应急减排,努力缓解空气污染程度,其实是一种更加精细的管理手段。
预警如果频繁启动,对应预警级别的相关应急措施也将频繁实施。比如,黄色预警启动后,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一律停止室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重大群众性户外体育赛事也建议暂停,可能会对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不过,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请市民给予理解和支持。
长三角在预警启动上将步调一致
柏国强坦言,随着上海新版预案的实施,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在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启动门槛上有了高低出入。这种步调不一致,直接影响长三角联动治理空气污染的效果。
不过,长三角近期已在“步调一致”上达成共识,将联合制定长三角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联动方案,以同一个门槛启动预警,并采取相似的应急响应措施。
生态环境部也看到了一些区域“步调不一”的问题,近期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市环保局表示,意见一旦出台,长三角将马上启动相关预案编制工作。据透露,生态环境部相关指导意见给出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启动门槛可能比上海新版预案更低,倒逼区域在空气重污染问题面前更加精诚团结。
柏国强透露,按照原定时间节点,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将从明年起进入第二阶段,船舶排放控制区内的港口及周边一定水域范围内必须实施排放控制方案,但考虑到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因素,长三角正谋划将进入第二阶段的时间提前到今年10月。
环保严重失信企业的跨区域联合惩戒机制今年也将有进展。长三角将在什么是严重失信、如何统一评判严重失信、如何联合惩戒等方面达成一致。目前,长三角已初步列出了14类环保严重失信的情况,待最终标准出炉后,长三角各地将各自匹配生成“黑名单”,上传至长三角统一的信用平台,以统一的标准惩戒失信者,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为实现精准治霾,长三角还将加深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大气超级站数据以及污染源排放清单等信息的共享,为区域治霾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