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新华社电 5月9日凌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标志着国产卫星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再上新台阶。高分五号卫星实现了哪些先进技术突破?对中国卫星遥感技术有什么影响?
高光谱成像 “天眼”监测大气污染
与此前发射的采用普通光学成像,只能看到物质的形状、尺寸等信息的高分卫星不同,高分五号卫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一颗采用高光谱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卫星,它的“视力”与众不同。
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解释说,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因此,光谱被视为辨别物质的“指纹”,是用以识别和分析不同物体特征的“身份证”。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遥感卫星,可实现紫外至长波红外谱段的全谱段观测,通过高精度的“图谱合一”光谱分析可以探测物质的具体成分。
正因拥有高光谱的独特“视力”,高分五号卫星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王桥告诉记者,高分五号卫星针对我国的环境污染物和环境要素在光谱选择上做了专业设计,可专门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6种以上的污染气体和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等大气环境要素进行高精度、定量化的遥感监测,帮人们从大的空间尺度上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浓度。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无法有效监测区域大气污染的空白,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监管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王桥说,尽管一颗科研卫星升空并不意味能解决所有业务化应用的问题,但高分五号卫星起到了很好的技术引领作用,经过后续的卫星组网建设,未来将极大提升我国遥感卫星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水平。
6种先进载荷 多项技术创新
高分五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负责抓总研制,总重2.8吨,是一颗设计寿命长达8年的长寿星。它配置了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检测仪等6种先进载荷,运行于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平均轨道高度705公里,从卫星设计研制上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高分五号卫星总指挥蒋光伟说,从成像精度上看,高分五号卫星谱段范围宽、光谱分辨率高。高分五号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的可见光谱段光谱分辨率为5纳米,几乎相当于一张纸厚度的万分之一,因此对地物成分的探测十分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