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然而,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保护仍任重道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还须持续加力。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如何才能打好打赢这场硬仗?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希望早日实现“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保障“天蓝蓝”:从四方面出手控制燃煤总量
黑龙江的冬季,既要室内“暖洋洋”,又要“天蓝蓝”,该咋干?省政协委员丛丽给出答案。丛丽谈到,“与京津冀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出环境容量的刚性污染不同,我省的大气污染问题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时空结构性不合理问题。解决我省秋季大气污染问题,总的思路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关键是要抓住降低燃煤总量和控制重点时段重点城市秸秆焚烧两个牛鼻子。”
丛丽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逐渐减少燃煤总量。一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要应用先进科学的方法促进煤的充分燃烧,包括对锅炉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锅炉、控制燃煤散烧等,使煤的热量充分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燃煤总量;二是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管网、用户、热转换设施等部分,每部分都要控制热损失,尤其是用户,“必须减少用户也就是房屋的热损失,这就需要进行节能保温改造,减少房屋的用热量,从而减少燃煤总量”;三是清洁能源替代,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四是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降低能源消耗;从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入手,减少能源消耗,间接降低燃煤总量。
保护农业环境:减少农药污染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过程中,省人大代表林秀芳充分感受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的深意。她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及鸡西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起色,脏乱差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农业发展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说,目前很多农村的河道成了随意丢弃药瓶的垃圾场,废弃地里的农药瓶和农药包装物到处都是,没有任何部门进行专门处理,从而导致部分土壤农药残留量上升、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地下、地上水源污染等等。不仅影响农村环境质量,阻碍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林秀芳谈到,我省要明确制定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出台减量控制措施。特别是在农药、肥料、农膜包装物、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中,可建立基地统一收集,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集中处理,清运和处理费用由财政补贴;同时,积极倡导有能力的企业采取用新药换农药包装物等做法,引导和调动农药使用人回收农药包装物的积极性,达到保护农业环境的目的。
“为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河湖健康,全面贯彻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我们要身体力行,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处理、减少农药污染,保护水资源和土壤,防治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省份成功经验表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相互促进,是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会上,省政协委员葛新说。葛新组织的调研表明,近年来我省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能源消费结构正在优化,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逐步加大。“然而,我省产业结构重化工特征明显,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为此,葛新建议,“要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具体来说,扩大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推动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这些产业中发展壮大。同时,主动减量消化低端产业,加快发展中高端产业,促进我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耗“双控”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这就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完善对市(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考核;此外,走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强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提高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新能源的利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低碳交通体系、绿色建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支持力度,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作者:王彦 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