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胡巍 | 北京报道
见习编辑:蒋莉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3期)
“很自豪连续第四年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排名第一!”这是苹果公司CEO库克在10月13日用中文推送的一条微博。当天上午,由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在北京联合主办的2017绿色供应链论坛上,发布了“2017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下称“CITI指数”)。
CITI指数是全球首个基于品牌在华供应链环境管理表现的量化评价体系,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合作研发,采用政府监管、在线监测、经确认的公众举报、企业披露、第三方环境审核等公开数据,对品牌在华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表现进行动态评价。此次CITI指数评价涉及在华采购的14个行业、267个品牌,它们来自大中华区、欧美、日韩等5个区域。
与库克不同的是,如果舍弗勒公司也关注到此次论坛,或许会有另一种心情——9月份发生的“舍弗勒断供风波”,作为负面案例在论坛上被多次提及。“如果让舍弗勒及其他相关的企业知道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这一件事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政策研究部副处长石峰不无惋惜地说道。
>> 中国企业在推动绿色供应链方面仍需努力
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产品的设计、选材、生产、采购、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涉及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厂家、销售商等等。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的王力副处长说:“绿色供应链充分依托大宗商品由买方主导的自由市场机制,引导各个行业的核心企业购买污染排放少、环保绩效高的上游企业产品,倒逼供应链上成千上万家企业主动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实现从少数企业到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供应链也是我们目前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节能减排,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抓手。”
据石峰介绍,此前有一个报告指出,世界供应链的中心无疑是在中国:不管是原材料的进口,还是产品的出口,中国在世界上都是占第一位。“所以说中国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也把绿色供应链作为重要内容。”
不过,中国企业在推动绿色供应链方面仍需努力。进入此次CITI指数排行榜前30位的品牌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品牌仅有华为与朗诗,分别位于第17名和第22名,得分为47分和41.5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一个品牌的得分在40分以上时,说明他们对供应链上的环境风险有一个较好的掌控,能够践行他们的绿色承诺。在今年的CITI指数排行榜上,有28个品牌得分在40分以上,第29、30名也接近40分,我们认为他们处在一个全球比较领先的位置。”
CITI指数评价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品牌受制于能力瓶颈。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除朗诗、万科等领先品牌,多数房地产商从管理体系到资源能力,都尚未适应绿色采购的需要,短期内难以复制跨国企业的经验积累和成本投入。
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比如发挥行业团体对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日本为例,佳能(中国)战略总务本部总经理今川贵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的行业团体先在内部进行商议,根据各项指标,制定一个共同的绿色标准。那么供应商只需要按一个标准,就能给行业内的多家公司供货,降低了供应商与企业的沟通成本。”
>> 房地产占中国碳排放量的40%,89家房企加入绿色供应链行动
目前,已有89家房地产企业加入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这些企业在2016年的销售额总计近1.9万亿人民币,约占行业总规模的17%左右,涉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2000家以上。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地产商人的钱晓华,并不讳言房地产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房地产业都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比如上游供应链上钢铁、水泥、铝的生产,对环境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请清华大学评估过,房地产占中国碳排放量的40%、全球的8%。”他还指出:“中国房地产企业有好几千家,但是前100企业占到总份额70%。所以集中度还是很高的,有利于开展绿色供应链行动,我们会发动更多的地产企业来参加。”
今年6月,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发布了最新《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白名单》,公布了钢铁水泥521家、铝合金42家、木材企业12家、木制品企业8家,共四大品类577家合规企业。“参与了绿色供应链行动的企业,按照白名单来进行采购。”钱晓华说。
房地产商进行绿色采购,会不会把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呢?钱晓华认为大可不必担心,“绿色采购几乎不导致成本增加。尤其在一线城市,地价占到成本的80%,绿色采购带来的成本增加并不明显。”
包括房地产在内,推动绿色供应链也需要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钱晓华还提到:“我们要不断扩大绿色采购清单的品类,下一步把玻璃、涂料、陶瓷等也纳入房地产绿色供应链管理。再下一步就是优化采购标准,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比如减碳的要求列入考察标准”。
对于房地产行业加入到绿色供应链的建设,马军感到意外的惊喜。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CITI指数在选择品牌进行考察时,也注意推动力的可操作性,比如借助民众消费选择的力量。“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复杂性,我们原本认为可能不会起作用,因为房价高企的今天,消费者几乎只有买得起或者买不起两者选择,缺少绿色选择的余地。但因为一批有环境情怀的企业家推动,这件事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 共享单车绿色供应链建设滞后,生存比绿色采购更重要?
当高排放的房地产行业加入绿色供应链建设时,一些看起来很绿色的行业,在CITI指数排行榜上却未必有好名次,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例。
CITI指数评价报告指出,共享单车庞大的生产量与后续的预期报废量,意味着其供应链的环境负荷远非浮于表面的推进所能解决。CITI指数考察到的3个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单车以12分位列第70名,ofo以8分位列第98名,小蓝单车更是仅得2分名列百名之外。与之相比,CITI排名榜首的苹果得分高达82.5分。
“共享单车在前端生产时,车架、轮胎、电池等环节都是有污染的。而在使用时,由于不当使用和不爱护难以避免,这就意味着高报修率和废弃率,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又不得不大量生产,成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
该行业在兴起之初,企业忙于铺开市场,来不及选择供应商,甚至有可能选择一些存在环境问题的供应商。他强调,“但是发展到现阶段,尤其当许多城市要求其停止盲目扩张时,共享单车企业应该可以开始思考如何选择绿色供应,否则就是意识问题了”。
CITI指数评价报告提到,摩拜单车和ofo分别只推动一家供应商和环保组织就其违规记录进行沟通。马军还告诉记者,有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明确向他们表示,比起绿色采购,生存还是更重要的问题。
目前,许多环保人士对共享单车可谓又爱又恨。马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共享单车在保护环境,比如防治雾霾方面,原本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不应该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简单阻挠其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如果企业不正视环境问题,使好事向反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还有环保组织人士指出:“共享单车兴起之初,新闻里说他们挽救了多少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厂。如果他们的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么也有能力影响上游供应商恪守环境法律法规。”
>> 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合力推动
参加2017绿色供应链论坛的各方人士都认为,建设绿色供应链,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各有优势,三方能力互补,合作可以形成很大推动力。
戴尔全球采购总监何志章说:“致力于建设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并没有真正的强制力,政府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严格执法,能够减轻企业压力,是对我们很大的支持。”
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政策研究部副处长石峰则表示,光靠政府一家一家去推动企业整改环境问题,工作量很大,但依靠核心企业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整个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都被带动起来了。
事实上,政府执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现实困难。企业推动绿色供应链,往往有商业动机,其中一个优势在于有商量余地。比如供应商有环保成本时,采购的商品价格是不是可以商量?何志章表示,“我们采购时已经把环境成本算进去,供应商在这个价格下理应提供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但如果我们要扩大生产,考虑实际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包括价格也是有商量余地的。”
当环境问题产生时,政府、企业、民众可能产生对立情绪,但许多环保组织具备专业知识,作为第三方可以扮演令人信任的中间人角色,从中起到沟通的作用,显著降低对抗性。
建设绿色供应链,对于企业也是有难度的,其中显著的一点是,许多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多如牛毛。佳能(中国)战略总务本部总经理今川贵司介绍,“我们对于一级供应商都提出了严格的环境要求,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标准,其中也包括,请他们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们的上游供应商。但是如果我们觉得二级供应商风险较高的话,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些管控。”
绿色供应链要求信息的公开透明,比如要求企业公开其供应商名单,许多企业表示这是很困难的。何志章指出:“这往往涉及商业机密,包括企业的法务部门也会提出一些建议。但这也是一种趋势,戴尔在这方面比较积极主动,公开供应商名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就目前而言,我们也没有遇到纠纷。”
如果企业有能力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那是否又有内在动力呢?业内专家对此提出建议,下游企业应该承担部分上游企业违规的连带风险,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
2017年第4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