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艳洁 北京报道
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9月1日表示,2017年采暖季,减排量约是去年的3倍,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今年采暖季的空气质量情况将会比上一个采暖季好一些。
对于今冬采暖季采取多种措施严格减排后,明年春天是否会出现如今年春天一般、污染物大幅反弹的现象,刘炳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太可能”。
日前,环保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设计和推出了“1+6”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体系,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方案》)。
《攻坚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的基础上,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并将目标分解到京津冀地区的各个城市。
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太原等完成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压力较大的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今冬明春采暖季PM2.5平均浓度改善目标最严格,要求同比下降比例为25%;对于传输通道其他城市,也设定了22%、18%、15%和10%不同档次的PM2.5改善目标。
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其中规定北京市的PM2.5浓度应降到年均60微克/立方米左右。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称,今年前7个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
对于北京市能否达标,刘炳江表示,大气污染和排放、气象条件都有密切关系。“今年布置的减排量是去年的接近3倍,比如去年完成了80万户的煤改电、煤改气,今年的指标是300万户;去年关停了不到1万户燃煤小锅炉,今年是4.4万户。”
从气候条件来说,刘炳江介绍,从2013年实施“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连续暖冬,一年比一年温度高。
而对污染物扩散非常不利的静稳天气,从建国到2012年,静稳天气持续一周这种现象只发生过5次,但是2013年一年就发生了7次,2014年发生了6次,2015年发生了5次,2016年发生了6次,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4次。
刘炳江介绍,9月5日,环保、气象部门会有大规模的气象会商,届时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减排量放在那儿,如果天气稍微有利点儿,我相信今年空气质量应该会比去年好一些。”刘炳江表示。
去年采暖季时,环保部门也严格执法,但是在采暖季结束后,污染物浓度出现反弹。环保部组织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是错峰停产结束后企业恢复生产,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反弹。
“明年春天应该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刘炳江表示。
一方面,是因为今年采暖季的攻坚行动要将涉气的违法违规污染企业关停取缔。据《攻坚方案》显示,京津冀地区将关停取缔、整治改造超过18万家“散乱污”企业。
另一方面,停产限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要利用这段时间升级改造,排污一定要达到标准要求。
刘炳江强调,行动方案不仅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攻坚战,也是供给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