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气水土 污染防治有希望吗
空气清洁天数持续增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章轲
再过一两个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开始转凉,对冬季重污染天气的担忧不可避免。
去年入冬到今年初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红警纷纷响起,多地爆表。人民群众的“心肺之痛”,仅从前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问题就可以一目了然。那么,中国的大气、水、土污染防治有希望吗?答案是肯定的。
空气清洁天数持续增加
随着中央环保督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及多个专项督查的深入,各地大气、水、土壤方面的环境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似乎越挖越多。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能否治出成效的担忧。
据记者观察,2013年以来,中国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力度是空前的。这几年,《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完成制修订。“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出台。
今年3、4、5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较之前三年平均浓度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强化督查工作开始的4月份,是近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次,较2014~2016年4月平均PM2.5浓度下降15.37%。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每年可以呼吸到清洁空气的天数在持续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
贺克斌举例说,2013年,第一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布在10.4%到96.1%之间,平均值为60.5%。到2016年,74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了35.8%至98.9%之间,平均值为74.2%,升高了近14个百分点。
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也是一样。
8月14日,环保部通报,根据2017年上半年国控地表水监测网数据,总体来看,全国水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I-III类)水体比例为70.0%(2017年目标为68.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比例为8.8%(2017年目标为8.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做的专题报告称,2016年,中国各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均有所上升,浙闽片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总体由良好改善为优,淮河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改善幅度最大。“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赵英民判断说。
与大气、水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防治由于底数不清、标准规范不健全、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但并非没有希望。
赵英民表示:“对污染土壤彻底治理修复,既不经济,技术上也不可行,更无必要。土壤污染了,如果隔离,人不接触,对人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这是土壤与大气、水污染治理不同的特点。”“在坚持预防优先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风险管控。”他说。
目前社会形成的共识是,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比如环保部原部长陈吉宁此前就对记者表示:“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