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海洋环境总体保持稳定,沉积物质量有所好转,东莞海域南海区渔获同比增多。昨日是全国海洋宣传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6年东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简称《海洋公报》),对过去一年东莞海洋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海洋公报》显示,在过去一年,由于全市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着力治理水污染,监测的入海排污口除总磷指标超标外,其他监测指标均未超标。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均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全市海域全年未发生较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生赤潮和咸潮。
其中,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和滨海旅游区的铬、汞、铅、镉、砷、铜等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溶解氧等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全市水质较好的海域。
2016年,市海洋与渔业局新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在长安、虎门、沙田、麻涌等4个地区的海域布设站点。监测结果表明,东莞海域有硅藻、甲藻和绿藻共3门19科37种,多样性指数等级为中,其中长安和虎门较好。
在过去一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利用15艘渔船开展南海区、珠江口及东江东莞段渔业资源监测,共收集渔捞日志135本,录入数据10万组,总利润44.3万元。其中,南海区渔船经济效益最好,利润率为18.1%,同比上升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