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赵雪峰)4月17日,广州市治水办第四次公布35条黑臭河涌的污染“贡献”量化排名,涉及这些河涌流经的50多个街、镇。结果显示,棠下涌、白海面涌、车陂涌污染恶化明显、“贡献”较大,有所改善的河涌有大陵河、珠江涌、沙坑涌。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广州纳入国家住建部和国家环保部黑臭水体整治平台的35条河涌,要在2017年底前消除黑臭。为了推进广州市河长制考核,避免镇街河长相互推卸责任,倒逼地方削减河涌污染量排放,今年1月10日广州市治水办首次公布了广州市35条重点黑臭河涌污染量化排名。
全程参与35条黑臭河涌污染“贡献”量化排名工作的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3月份监测结果来看,广州市35条重点整治河涌的COD污染物排放总量从2月的102.2吨/天上升到3月的108.7吨/天,同比上升约6.3%。氨氮平均浓度由2月的6.44mg/L上升至3月的9.6mg/L,同比上升49%。
由以上数据可知,密布于河涌集水范围内的大量城中村及村内林立的工业园区、小散乱工业企业对水环境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广州市河涌污染的重要来源。3月份的河涌监测评价期间大量人口进入广州,工厂开业,与2月份农历春节期间相比较,污染物排放量有明显提高。
根据2017年3月河涌黑臭指标的监测结果,35条河涌中,属重度黑臭的河涌有3条,占比8.6%;属轻度黑臭的河涌有8条,占比22.8%;完全不黑不臭的有24条,占比68.6%。氨氮浓度排名前五的河涌为棠下涌、大陵河、车陂涌、白海面涌和沙坑涌。
广州市治水办表示,对于河涌仍存在黑臭,特别是重度黑臭现象的镇街,各级河长要高度重视,加大河涌整治改善力度,扭转水质恶化趋势,对于消除黑臭的河涌河段,要按照河长制的要求持续加强河涌两岸巡查和污染源查控,进一步改善辖区水环境,严防水质反复或变差,确保如期实现广州市河涌整治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