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第六环保督查组向陕西反馈督查情况,“西咸新区每天直排近4万吨污水”——那可是陕西作为生态样版而建设多年的国家级新区!海绵城市、绿廊建设、生态旅游等一系列“绿色”标签,一直是西咸新区对媒体和社会讲述的资本。
原本要出落成“绿富美”的“熊孩子”,长残了!
西咸新区污染严重,是老梗了!
众所周知,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从一出生就以生态形象示人,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意图形成“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大开大合”空间布局。也就是说,在这里应该既能享受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服务,又可以醉身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
坊妹在想象“海绵城市”、优美小镇的时候,也一度对“出则绿地、公园诗意相伴,动则地铁、自行车快捷出行,住则干热岩热能、太阳能清洁入户”的当地百姓羡慕嫉妒恨。可从近年来的采访中,坊妹却发现这样一对怪相:一方面,似乎媒体年年都在炒那么几个“生态亮点”,每去一次都是“老地方见”,每抛一个话题都是“老生常谈”;另一方面,关于西咸新区污染严重的负面新闻一路走高。
提起此次中央环保督查组点出的“每天近4吨污水直排”情况,恐不能不提西咸新区内的泾河水污染,制表如下:
另一方面,从近年来西咸新区的空气质量来看,2015年位列陕西省倒数第一,2016年排在倒数第二......2015年11月,陕西通报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西咸新区被约谈;2016年6月,西咸新区因优良天数全省垫底被陕西省环保厅约谈;2017年1月,西咸新区两企业未执行污染应急响应被陕西省环保厅点名......
其实,早在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前,西咸新区原本所在的土地就可以用脏、乱、差、荒来形容。2014年,陕西当地就有诸多论坛抛出“诸多污染企业聚集在西咸新区”的帖子。尤其在沣东新城的王寺街道附近,经常被媒体曝出小作坊、黑工厂等。浓烟滚滚成为西郊人心中的难掩之痛,即使到了今天,变成“国”字头的西咸新区在老西安人的眼里,仍然是一片不适宜居住的土地,房价一直上不去就是一种佐证。
种种迹象表明,西咸新区的污染有着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在戴上“绿色发展”的国家级“帽子”之后,环境治理仍旧差强人意。去掉PS滤镜的西咸新区,其污染历史,一直在开启“高级黑”的模式。
“养子”如何才能养“绿了”?
2017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划归西安托管,但2016年空气质量几次跌入倒数前十的“养母”西安,其本身的污染问题就曾被市长上官吉庆用“形势严峻”这样的词语以弊之;从2017年1月到3月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空气质量排名看,西安在74个重点城市排名靠后;而此次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情况中也指出,西安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
并且西咸新区在未划归西安之前,其污染情况就较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母子”可谓“同病相怜”。
“西咸新区和西安污染程度差不多,甚至更重,应急措施却不一样”,208坊注意到这是两地民众曾多次提到的问题。而陕西省环保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西安目前的重污染天应急预案也是才修订不久,做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在西咸新区未划归之前,一些污染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与西安并不弥合也属正常。
但在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向通报西咸新区和西安市污染问题后的第三天,西安市举办了第四期“追赶超越”擂台赛,主题便是“铁腕治霾,保卫蓝天”等有关环境污染的话题。坊妹也留意到,此次擂台赛特别在各区县、开发区和西咸新区设立了分会场。长期以来,在治污措施与施行标准上较西安有一定差异的西咸新区正在与大西安“接轨”。“现在统一标准与制度,是必然的,不仅仅是限行和污染天应急预案”,陕西环保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坦言。
其次,目前,“联防联控”、“河长制”已成为关中城市群治污、治水的一种共识。“要参照京津冀协同经验,制定关中地区协同发展规划,自上而下明确划定并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准入红线,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和总量,提升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陕西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表示。这也就意味着,这对“母子”不仅仅是“相互联合、统一管理”的去弥合制度断层,统筹双方力量和对策,更会扩大“阵营”与“智囊团”,借力关中城市群,实现“突围”。
别让样板成了“样板”
讲个小故事。坊妹的朋友在陕西某县水利局任职的舅舅所述身边事。
此“舅舅”所处县要规划湿地公园,其实该县经济发展在陕西省比较靠后,换句话说,县城的“颜值”不高。接到这规划,竭尽全力还是把湿地公园整得有模有样,得到了一些认可。就有“上级领导”来视察,媒体来采风。“舅舅们”就尽量安排他们多在已建得光鲜亮丽的河段多消磨时间,就怕领导或记者闲着闲着,出了“样板区”“溜达”到县城不怎么光鲜的角落。一度时期内,甚至有安排“河边植树”这样的留念活动。但“样板区”到底就那么大点地方,他们有时就不得不把植的树又挪走一部分,腾个地方给下一波人。
“舅舅”说,其实他们也是周末都不休息去做这个“精品”了,耗费了很多财力、人力、物力。此处应有掌声,落在确实不错的“湿地样板”,但也应有板子声,打在仅仅只是“样板”上。
“开发区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将资源集中到一处整合发力,然后形成一些可以复制到其他地区的‘样板’”,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说。而西咸新区近年来也是耗费了诸多资源去做生态示范区,国务院的批复也曾指出:西咸新区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可谓对它的“样板效应”寄予厚望。
可惜呀,“样板”区内“悠然不见南山”,“样板”区外更是“四处冒黑烟”。譬如,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厂区就位于咸阳市金旭,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西南端,早在2014年就有民众发帖指出“经常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大量排放臭气”。2015年11月,该厂区更是突发大火,“飘起的黑烟至少有30米高”。“绿色田园”区域之外,如此景象,除非让样板永远“关在玻璃橱窗里”,此为“样板怪相”之一。
另外一方面,在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陕西的情况中有这么一段话引起坊妹注意:渭南要求除税务和安全生产外,其他部门不得对工业园区内企业进行检查。咸阳市永寿县、旬邑县、乾县、三原县污水处理厂以及纺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2016年长期超标排放。
看到这里,一个只要GDP的耿直BOY——升级版“达康书记”活脱脱站在眼前。而陕西也承认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经济和环保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甚至在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关中地区仍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这其实也是只要“园区经济样板”,不要环保大民生的第二个“样板怪相”。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曾在一次有关开发区经济的选题中补充给坊妹这样一段话:西安现有的开发区,包括西咸新区,尚未被赋予太多的社会事务管理权,只以经济发展为主。关涉到环保、土地等民生大事时,按理论由行政区承担。但行政区的考核指标中,GDP依旧是重头戏,这致使开发区和行政区不约而同全力向经济奋力,却使得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缺位,或者推诿、扯皮,甚至是行政区为开发区内的某些污染企业“保驾护航”。这也许是“样板怪相”的原因之一。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从中央到陕西省、西安市,被多次提及。正如专家一致认为: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摇篮与孵化器,承载着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形成可复制样板,向其他地区推广”的任务。尤其是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后,“开发区经验”可能被输出到西部其他地区。如果建立的仅仅只是“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样板,那么,此时这种榜样辐射是会“上善若水”,还是可能“从恶如流”?这不仅仅是西咸这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而且是整个陕西、西部所要慎重思考的重大命题。(人民日报中央厨 · 208坊工作室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