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3月30日电 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林金泰课题组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发表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论文,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贸易活动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与PM2.5相关的室外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300多万人过早死亡。PM2.5污染的产生与各类商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传统上认为污染物排放主要影响本地区空气质量,只有一部分排放会通过长距离大气输送对下游地区造成影响。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商品生产过程从最终消费地区转移到生产地区,与商品生产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发生转移,从而改变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各地区的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大气传输及贸易对区域PM2.5污染健康影响。
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自2012年开始研究消费及贸易相关的空气污染问题,先后完成了中国贸易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空气污染及健康影响、国际贸易对全球气溶胶辐射强迫影响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大气化学与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本次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将全球划分为十三个区域,通过耦合排放清单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和健康效应模型,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多边贸易引起的PM2.5跨界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研究发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跨界污染水平要远高于与长距离大气输送相关的跨界污染水平。国际贸易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在2007年造成全球约76万人过早死亡,约占全球由于PM2.5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的22%。同时,国际贸易使中国、印度、东南亚和东欧等地区的PM2.5污染暴露和过早死亡人数增加,而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表明污染通过国际贸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
研究揭示空气污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国际贸易引起的污染跨界转移本质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应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在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同时减少本地排放;国际社会应当提倡可持续消费,并通过建立相关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转移,从而降低贸易中隐含的污染水平,推动空气污染全球治理。
张强教授、贺克斌院士、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林金泰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副教授史蒂文·戴维斯(Steven Davis)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强教授及其研究组博士后江旭佳和博士生四年级学生同丹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3/n7647/full/nature21712.html
相关链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5/1736.short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03959t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06121s
http://www.atmos-chem-phys.net/15/5443/2015/
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9/n10/abs/ngeo2798.html
http://www.atmos-chem-phys-discuss.net/acp-2017-263/
供稿:地学系 环境学院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