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2017年3月9日梅地亚新闻中心,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回答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原因时,陈吉宁表示,空气质量包括PM2.5,主要受两个变量的影响。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一个是气象条件。其中气象条件是边界条件,决定这个区有多大的环境容量,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可以接受多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而环境质量不超标。污染物的排放量是个自变量,是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这两个变量发挥的作用不同。
“气象因素是自然因素,不可控,而且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排放量是人为造成的,是可控因素。环保工作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可控因素的排放量尽可能减下去,减到最小环境容量允许的排放量时就可以了,就没有重污染天了。”陈吉宁进一步解释道。
陈吉宁表示,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是比较低的。但是冬季我们又要取暖,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导致了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这是气象因素。
京津冀的问题,特别是去年入冬以来问题比较突出。陈吉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他说,客观原因是去年秋天入冬以来,全球出现普遍的气候异常现象,污染物扩散条件是多年来最不利的一次,不仅影响到中国,从印度、伊朗、中东、韩国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北方地区去年冬天是一个大暖冬,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度小,温度明显偏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仅增加了污染物的积累,而且推高了PM2.5浓度。
主观方面,针对冬季的污染防控措施还需要加强,这是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难点和热点,应该讲,我们现在阶段对下一步如何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是各种措施都非常明确的。关键是抓落实,就是要撸起袖子,把这些已经部署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