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霾围困 京津冀及周边27城市同启红警是否必要?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硕)重霾围困京津冀已近6日。截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各城市均采取工业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各地大范围发布红色预警是否必要?有什么样的效果?
对此,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表示,针对这次污染过程,预报部门14日即作出判断,预计16日—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有持续5天以上、影响范围不少于6个省市的重污染过程,且20多个城市将可能出现2天以上严重污染。当晚,环保部连夜向各相关省市人民政府通报空气重污染预测预报信息,提示各地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轻空气重污染影响,保障公众健康。
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红色预警启动很及时,效果显著。”专家组表示,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持续的静稳天气,也就是污染物不断积累过程,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使污染物累积过程减缓。因此,红色预警措施采取的越早越好,根据目前污染过程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红色预警已经有效地抑制了污染程度的快速增长。
以北京为例,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初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20%以上;与2015年12月的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相比,此次SO2、NOX、颗粒物和VOCs等污染物的减排比例更大;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NOX和VOCs下降了40%左右,其中7成以上是单双号限行的贡献。
其他城市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对各地排放总量的减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专家组认为,本次红色预警由于及早预报、及时启动,加上社会各界主动积极响应,使重污染应急组织较过去更加有序、有力,充分发挥了削减峰值、缩短时长的作用。
专家组表示,12月16日至12月20日,本次重污染过程已经持续了5天,在气象条件同样不利的情况下,北京市尚未出现“爆表”的情况,这就说明红色预警的各项措施大大减缓了污染物的累积速度,降低了污染峰值。
责任编辑:康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