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陆源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陆源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5-07-18 访问:

      □本报记者蔡岩红

      国家海洋局透露,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近岸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陆源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记者查阅了2010年至2014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其显示所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平均占81%,其中亚健康占七成。

      海洋生态系统“亚健康”是个怎样的状况,国家海洋局对其有个专门的解读: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据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陆海统筹不够、重陆轻海,重海洋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等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部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排放产业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生态风险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在重要海洋生态区域附近布局,海洋环境风险加大,产业布局与陆域、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

      近远海开发格局不均衡,近海开发强度高,远海开发能力不足。绝大部分海洋开发利用活动集中在海岸带和近岸海域,开发密度高、强度大,海岸人工化趋势明显,可供开发的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不足,自然岸线保有率仅为37.6%;工业和城镇建设围填海规模增长较快,部分围填海区域利用粗放;陆地与海洋开发衔接不够,沿海局部地区开发布局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而远海资源受制于勘探开发和开采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近岸局部海域环境形势严峻。陆源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大部分海湾、河口、湿地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珍稀海洋生物持续减少;重大海上溢油污染风险不断加大,赤潮、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危害日趋严重。长江口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极难恢复的永性“近岸死区”,珠江口、浙江近岸海域也被列为季节性“近岸死区”。

      特别是近海海洋资源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严重。过度的开发利用活动导致自然岸线和滨海滩涂对自然灾害的缓冲、屏障能力严重下降。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逐步显现,加之服务于海洋安全的监测、应急和防务技术能力仍较为落后,各种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持续增大。

      此外,海洋资源环境科学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落后。海洋多学科交叉研究结合不足,知识创新与基础研究深度不够,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海洋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融合不足,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相对滞后。

      而基层海洋站监测能力不足,缺少快速机动监测能力,应急时效性不强,缺少在线海洋生态监测设备。部分监测能力仍然存在空白,缺乏新型污染物和新领域的监测能力。现有主力检测设备高负荷运运转,部分监测设备超期服役急需更新。

      此外,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重海洋资源开发、轻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蓝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仍未有效树立,急功近利、危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时有发生。重大海洋开发活动决策和海洋环境保护活动中,公众参与的力度还有待提升,社会和舆论监督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客观上我国并没摆脱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导致近海海洋环境持续恶化,大量海洋资源问题短时间迅速累积并集中爆发”。今年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分析说。

      如何治理已进入“病态”的海洋生态系统,构建完整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迫在眉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给人们带来一线曙光,但是实施方案是否真正落实见效,未来的监测数据将给我们答案。

      (原标题:陆源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尾气污染

    上一篇:沈重污染天拟禁原煤散烧
    下一篇:外媒:土壤污染一直是中国环保运动的“野孩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