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政府28亿元专项支持三十地市防治重金属污染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据中国环保部近日通报称,中央财政近日下达专项资金约28亿元,用于重点支持30个地市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获得支持的地市分布在湖南、甘肃、浙江、四川、广西等多个省份。近年来,中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引社会广泛关注,湖南镉大米事件、陕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据悉,此批获中央二十八亿专项资金支持重金属防治工作的30个地市是通过竞争排名确定的。记者梳理名单发现,湖南占三分之一强,包括常德市、娄底市、张家界市、长沙市等11个城市入选;此外,甘肃、浙江、四川、广西、湖北、陕西、贵州、广东等地也有地市获得资金支持。
中国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中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污染或超标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湘鄂皖赣区、闽粤琼区和西南区。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表示,工矿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家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环境负债。特别是围绕工矿业活动产生的污染比较集中,像一些矿山、冶炼、尾矿带给农田的污染;也包括在城区和郊区生产类的企业,有化工厂、电镀等,都含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
与此同时,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镉大米事件、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也触目惊心。重金属污染涉及粮食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方方面面。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解决各地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2011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然而,环保部副部长翟青还是认为,当前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第一,新增的生产量带来的排放量增加这块问题还比较严重。全国主要控制的五种污染物,其中汞和类金属砷在全国总量上,不降反升。第二,重点项目进展不平衡,现在有十几个省进度比较慢。第三,环境管理不到位,达标排放没有很好的做,监督性监测平时不够,监测指标不全,环境风险防控、应急保障等相关规定没有严格落实,这些情况还比较普遍。”
环保专家指出,重金属污染主要由工业行业造成。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含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五大行业重金属排放量占重金属排放总量的95%以上。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建议,重金属污染治理必须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治技术路线,“我们要建立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保护制度。从前端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预防和清洁生产,包括过程中企业的自检,还有环保系统的抽检和监管,以及到最后,若发现了污染问题,要及时执法。而执法不能只停留在罚款,以罚代管。从国外经验来看,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费用非常高,因此,除了要对企业罚款,要求其停止污染行为外,还要勒令其进行修复。有的时候修复的成本能达到罚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毫无疑问,中央下拨28亿专项资金将给重金属防治工作注入一剂猛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资金下达后,财政部、环保部将严格监管和绩效考评,明确地市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目标时限和任务分工,力争“十三五”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杨雪鸿则建议,可引入社会资金来共同治理重金属污染,“现在我们感觉到重金属污染治理、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治理、包括工业污染土壤修复以及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是一件大事。前一段时间我们一个地方镉大米闹得挺凶,将来得投入巨量资金来治理。我们有一个建议,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说搞基金制来解决投入问题,否则仅靠国家投入是不行的。建议十三五规划中引入社会资金来共同治理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治理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中国环保部透露,今年下半年将出台并实施《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业界预计,“土十条”将带动万亿土壤修复等相关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