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环保赣江行检查采访组一行在九江、吉安、新余明察暗访了10多家大中型规模化养殖企业,深刻体会到规模化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然而,新余市罗坊镇的新型沼气工程,却令人耳目一新。
变废为宝的循环
6月12日,环保赣江行检查采访组来到新余市罗坊镇,对其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进行调研。
在一家普通农户的厨房,主人熟练地拧开沼气灶具开关,蓝色的火苗腾起,比起煤气、天然气毫不逊色。新余市罗坊沼气站一期项目2014年底建成后,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对2000多农户安全稳定供气,不但使当地农民告别了柴火灶、煤灰炉和煤气罐,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燃料开支,还有效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实现了节能减排。
在集中供气工程基地,只见三个巨大的圆柱形沼气发生罐高耸入云,容量达4200多立方米,满负荷下每天可产生沼气4100立方米,年产沼气149万立方米(转换成标煤约106万吨),而产生沼气的原料就是沼气站10公里半径内的十几家大中型养猪场的废弃物——猪粪。猪粪由沼气站定时安排专用运输车到养猪场抽取,再输送到原料罐里进行两次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最后,沼渣沼液又作为优质有机肥被送到基地的试验田以及制作有机肥。至此,沼气站实现了对养猪场废弃物的完整处理和循环利用。
农村沼气工程只有真正循环起来才能可持续发展。新型沼气工程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源源不断地为附近农民提供燃料,还有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李亚平说,罗坊镇的沼气集中供气项目令人眼睛一亮、豁然开朗。
规模化养殖污染之痛
据统计,全省现有1.3万家规模(500头)以上养猪场,其中多数未能建设完善的环保设施并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不少养殖场猪粪液直排、溢排、偷排,有的养猪场虽建了沼气项目,但在应付环评和套取国家补贴之后成为摆设。由于末端处理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又黑又臭的高浓度猪粪水直排或只经过简单沉淀后溢排、漏排,严重污染附近的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威胁我省山清水秀的大好环境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一路走来,检查采访组查看了九江、吉安、新余等地的10多家大中型规模化养殖企业,除吉安县固江镇的温氏养猪场建有较完善的沼气设施及末端处理设施外,其他规模化养猪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环保设施不完善、不运行以及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养猪场废水直排威胁饮用水源,有的粪液无序存放,恶臭弥漫,让人触目惊心。
相比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监控,目前,全省规模化养殖业的废弃物处理非常滞后,欠账太多,监管乏力,几乎没有一家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所幸的是,对于规模化养殖污染问题的困惑和疑虑,我们在罗坊镇集中沼气供应工程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针对目前养猪场普遍存在的病死猪问题,沼气站建设了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帮助养猪场建设冷库,定期收集病死猪,统一运送到沼气站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病死猪肉流向社会。
罗坊新型沼气站的建设和运行对消除防治规模化养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示范意义,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引领作用。这项沼气惠民、惠农工程值得在全省推广、复制。
新型农业路在何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传统农业必须转型升级,走出粗放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怪圈,在科技支撑下,实实在在地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罗坊沼气站负责人、江西正合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里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态新罗坊的美好蓝图——罗坊是个农业大镇,主要作物是水稻、新余蜜橘和蔬菜,它们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它们又是非常好的发酵原料。为此,公司建设的沼气站项目集成了沼气集中供应站、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和生态循环农业园等三个部分。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当地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建设一个沼气发电项目,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届时,将形成“N+2+N”的三位一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即养殖业子系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和有机肥处理中心+种植业子系统,日消化各类废弃物200吨,产生沼气2.5万立方米,日发电4万千瓦时,产生的沼渣沼液运送至有机肥生产中心。同时,以2.5万亩循环生态农业核心区,带动罗坊镇10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走近沼气站一片200亩的试验田,就仿佛置身在绿色天堂。试验田所用的肥料是沼气站的副产品——沼渣沼液,试验田绿油油的禾苗,预示着绿色农业的美好前景。
谢爱林
(原标题:破解规模化养殖污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