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董建国、潘强)近些年,在我国治理污染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污染存量和增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尴尬困境。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向“肮脏的GDP”投怀送抱,一些“三高”项目纷纷上马,虽然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却带来了污染增量;又如一些新建的社区楼盘,排污设施不到位,就销售、入住,导致前治后污。在另一些地方,虽然有效遏制住污染增量,但地方领导对污染存量常常认为不是自己任内所为,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听之任之,治理无作为。
当前,我国防治污染已进入攻坚战,面临持久战。要取得防治污染的压倒性胜利,必须用最坚决的态度遏制住污染增量,用最果断的措施消化和啃掉污染存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遏制住污染增量,要正确对待控制污染增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在新的产业布局上,如果不考虑生态和环境后果,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虽然可以带来暂时的经济效益,但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势必给环境和社会带来持久戕害。
用最坚决的态度遏制住污染增量,就要充分发挥环评在促进污染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应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对可能影响减排目标实现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对违规建成的项目,一律责令其停产。
用最果断的措施啃掉污染存量,就要把消除污染当成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共识。地方政府应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愚公移山的态度抓紧治理污染存量。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我们期盼,各级政府部门能够以铁腕手段遏制住污染增量,啃掉污染存量,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打赢防治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
(原标题:遏制污染增量 啃掉污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