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昨天披露包括杭州在内、已经完成的大气污染防治9个重点城市的源解析,认定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为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约占污染来源的85%至90%,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此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
其实就杭州而言,环保部公布的这项监测,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早在2013年5月初,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就已对社会公布称,臭氧代替掉PM2.5成了杭州空气首要污染物,只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当时专家解释说,就杭州而言,给臭氧提供污染物原料的主要是机动车尾气,其次是燃煤所排放的污染物。除此之外,汽油的挥发、化妆品中的芳香烃、装潢的涂料等都能产生污染物,从而促进臭氧的产生。而“光”是重要的媒介。
今年全国两会时,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要掀起一场环保热,打造“西湖蓝”,并向世人公布了治气、治水、治废、治土等一揽子具体方案,其中一点说得非常明确,这便是,汽车尾气和燃煤占污染比例大,今年杭州的汽油车要执行“国五”排放标准。
杭州打造西湖蓝,应该说是针对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举措,也是在全国一盘棋中“自扫门前雪”的一种主动担当。然而杭州的市民中,同样也有像其他地区民众所表现出来的“治霾等风”的观望者,也有“靠限制民众买车用车权利来治霾”的怀疑论者,也有职能部门说啥也不相信的“老百姓”。如何让社会舆论更加广泛地形成共识,这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必经之坎。
环保部今次公布的大气污染源解析,由于尚未发布详尽的数据,因而有人将信将疑。对此,需要尽快公布相关数据。而对于如何解决诸如北杭广深等城市首要污染来源的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由于在油品的把关与监督、特别是在推动“两桶油”油品质量的提高上,缺乏具体相应的措施,也使得社会舆论担心民众的买车用车权益成为各地治污中最软的一颗柿子,因而一定程度上也有着抵触情绪。
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讨回民众记忆中那片蓝天,应该说,是需要政府与民众共同分担的责任。如何凝聚社会的人心更是摆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当务之急。而人心的凝聚,靠的是全国治污的一盘棋,靠的是包括“两桶油”在内的油企在提高油品质量、降低民众负担上的全面配合,否则很容易造成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也损耗民众的治污信心。
擒污先擒源。这一点,杭州在治污的节奏上把握得是到位的。杭州限牌,虽然给市民买车用车带来了权益上的一定程度受损,但对于改善交通和汽车排放的好处也是明摆在那儿的。随着新能源公交、绿色公共交通的加速普及,随着5号线等地铁建设进程的加快,杭州人的出行方式,将更多的由地面转入地下,由私车更多地转变为公交。如果杭州能够将改善公共交通作为重中之重,那么,减少空气污染,给世人要回曾经的“西湖蓝”,便不是一件难得不可开交的事情。
(原标题:公布主要污染源后,我们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