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广告投放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深圳10年大气污染治理纪实

    深圳10年大气污染治理纪实

    来源: 中国政府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5-02-05 访问:197次

      走向蓝天碧水包裹的高密度经济体

       ——深圳10年大气污染治理纪实

      新华社深圳2月5日电(记者杨春南、彭勇、冯璐)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深圳表现抢眼:6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达标,PM2.5浓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与海口、舟山、拉萨一道成为全国空气质量较好的前10位城市。

      与其他九个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经济密度高度聚集,是其他城市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人们普遍认为,做大经济蛋糕与保住“蓝天碧水”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然而,深圳人民10年磨一剑,克服了重重挑战,又一次让世界惊叹。

      挑战之一:县域面积如何承载省级经济体量?

      10年前灰霾天气187天,10年后灰霾天气不到100天;PM2.5最高浓度62微克/立方米,如今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近些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空气质量走出了两条“背道而驰”的曲线:2004年以来深圳GDP增长了3.5倍,去年达到1.5万亿元,超过国内很多省份;与此同时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成为国内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深圳大气污染治理既有有利条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说,深圳是滨海城市,对流强,污浊空气扩散快,但这绝不是空气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国内一些滨海城市的大气状况就说明了这一点。况且10年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1.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县级的土地面积支撑着一个省级经济体的能量,其环境承载能力、空气质量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

      深圳空气质量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10年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大气污染问题逐渐严重。统计显示,上世纪90年代,深圳灰霾天数开始上升,但在100天以内。2002年,深圳的灰霾天突破100天,并急速上升。2004年达到最高点187天,创历史最高水平。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主任刘初汉说,为解决空气污染,深圳多年来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制定行业减排路线图,大力治理重点行业污染。深圳的灰霾天数和PM2.5数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空气质量领先全国大多数城市,来特区的人都会对一抹“深圳蓝”留下深刻印象。

      挑战之二:产业结构如何优化确保“鱼和熊掌”兼得?

      深圳市市长许勤说,深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取得较好成绩,最重要的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2009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深圳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5%,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突破五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许勤说,深圳始终坚持实行最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推动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不断增强经济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绿色含量,这是深圳治理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近几年,深圳淘汰和转型低端企业超过1万家,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16大重污染行业基本退出深圳,“城市里很难看到一根冒烟的烟囱”。

      铁腕治污是深圳的另一做法。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李水生说,深圳重污染产业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印染等行业。为此,深圳在2010年完成了全部11台燃油电厂“油改气”改造工程,每年PM2.5减排435吨。2011年7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将全市列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累计淘汰和改造了1000多台高污染锅炉。

      深圳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2008年产值高达850亿元。家具生产使用油漆,不仅居民投诉,也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及PM2.5的重要来源。为此,深圳痛下决心搬迁500多家大中型家具企业,关停112条无牌、无证涂装生产线。

      此外,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是当地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深圳2013年以来财政补贴7亿元淘汰更新黄标车10万辆。

      挑战之三:“独角戏”与社会大舞台如何平衡?

      深圳的大气污染治理并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各界共同参与的治理大舞台。

      一是“先行先试”碳交易,迈出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第一步。2013年6月,深圳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个碳债券,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关注并投向绿色产业;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

      截至2014年7月1日,深圳635家首批纳入管控的企业中631家如期完成碳排放履约,其中,621家制造业企业与201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29%,而碳排放总量下降11.7%。

      其次,切实推广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深圳企业利用“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申请专门的节能贴息,且能获得多项税收优惠。同时,深圳率先将合同能源管理引入公共机构节能,在当地起到巨大的示范推广意义。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市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的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年节电7600万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93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黄晓锋说,深圳的经验说明大气污染可防可治,关键是要做到经济“绿化”、铁腕治污和市场驱动。而这当中,最为关键的是坚持不懈地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原标题:深圳10年大气污染治理纪实)


    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尾气污染

    上一篇:三峡库区一河道"绿油油"官方称未污染库区正清漂(图)
    下一篇:没有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0
    很棒
    0
    支持
    0
    搞笑
    0
    扯谈
    0
    欠扁
    0
    找骂
    0
    吃惊
    0
    不解

    您的评价:
    • default level
    • 1
    • 2
    • 3
    • 4
    • 5
    您的立场:
    加粗 斜体 下划线 上标 下标 左对齐 居中对齐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Shockwave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引用 飞行字 移动字 发光字 阴影字 表情 帮助
    声明:发表内容只代表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验证码:
    广告投放
    在线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