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郝蕾)陕南是全国最大的黄姜皂素生产基地,黄姜加工生产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因为耗水量大、污染严重险被“全面封杀”。华商报记者近日获悉,我省经过近十年研发,成功研制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能大大降低耗水量和污染。
秦巴山区是黄姜种植的最佳适生区,被称作“药黄金”的黄姜在陕南被大面积种植。目前,我国黄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而陕南黄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黄姜皂素生产也因此成为陕南中药产业主导产品之一。据了解,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主要用于生产皂素,以皂素为原料合成的激素类药物,已成为仅次于抗生素的人类第二大类用药。
但按照黄姜皂素生产传统工艺,每生产1吨皂素产生废水3000多吨;生产1吨皂素产生的化学需氧量,相当于40万人一天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我省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即使有着丰富水量,也承担不起如此巨大的耗水量和污染排放量。
为保护水源,汉中已多年禁止新上黄姜皂素企业,大量小规模黄姜皂素企业被关停,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黄姜皂素企业全部停产治理。
目前,我省研发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新技术使每生产1吨皂素的耗水量降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原先随废水排走的淀粉,如今还能被提炼直接形成新产品。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目前我省的黄姜皂素年产量约为3000吨,其中三分之二为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目前已有个别大企业引入了清洁生产技术。
(原标题:黄姜皂素新工艺耗水量、污染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