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特别报道 > 司晶女士来宁传播精神环保

    司晶女士来宁传播精神环保

    来源: 宁夏日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司晶女士来宁传播“精神环保”

      由本报与北京司晶学堂、宁夏社科联、宁夏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宁夏泽达咨询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拯救青春”阳光行动宁夏行———“拉自己一把”“家庭实战教育”大型教育演讲会将于本月12-13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办。《拯救青春》作者司晶、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人士曾在北京出席参加本次活动新闻发布会。此次宁夏之行是司晶在西北地区的首次演讲。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呼吁‘精神环保’———撒生命的阳光,还孩子一片心灵蓝天”,其目的是倡议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将最简单的家教智慧带给老师、家长和孩子。

      司晶女士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函授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专栏作者,家庭教育专家。二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活仅有脚下方寸地,为别人活拥有头上整个天”的博爱与责任,帮助成千上万的孩子走出厌学、叛逆、早恋、沉迷网络游戏等心理困惑,并通过著书立说、培训、演讲、咨询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告别雨季,走进阳光。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晶指出:精神污染远比环境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性更强,毁灭性更大。所以“精神环保”远比自然环保更重要,更应该引起全民、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她提出“‘拯救青春’阳光行动”倡议,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提高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关注精神环保,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推广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把人生的真知、成长的智慧带给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在上海:令浦东企业家震撼、令浦东人流泪

      2005年6月,司晶在上海华都大厦30层楼的会议厅开始了她上海之行的第二场演讲。来自上海成浦集团的全体员工围坐在司晶周围,作为上海著名的拥有若干企业集团和数十家成员企业和驻外机构的企业联合体的员工,他们工作的紧张和业务的繁重从不断响起的手机声就可略见一斑。然而,当司晶展开她的演讲之后,整个会场便渐渐无声,司晶那种不甘命运驱使,以重残之躯进行抗争和自强奋斗的精神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其中有许多员工为司晶的经历流下了眼泪。尤其是司晶这个本来需要人呵护和照顾的人却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以种种方式激励他人,她的精神更是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过后,依旧不愿离去的成浦员工和领导又向司晶提出了许多问题,直到演讲会的主持人不得不说:“请为司晶老师的身体考虑”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在上海,司晶应浦东区宣传部、团市委的强烈要求而打破计划,专门为浦东新区优秀工作者和机关干部进行了演讲,听完演讲后许多人流着眼泪握着她的手说:“您的精神真是太难得了。”参加这次演讲的有浦东区劳模、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和优秀企业家等600多人,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有许多人被她的奋斗经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演讲一结束,就有许多听众涌向司晶,他们也像那些热血沸腾的学生一样将手中的书本递向司晶,纷纷请她签名并围在她的身边与她合影,还有人一遍遍地向她询问心理咨询所的地址和电话。一位泪流满面的社区工作者紧紧握住司晶的手说:“我们在社区工作的人,大多是下岗职工。听了您的演讲,我很受启发,我再也不会想自己过去的怎样,我要正视现实,重新开始!”还有一位男同志神情坚定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下岗而紧张、忧愁了,我有健康之躯,我要用双手来创建新生活……”

      写给家长:让孩子成为你的朋友

      司晶爱孩子,更理解家长。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个又一个伴随着叹息和泪水走进她家的家长朋友们。他们因孩子的厌学、早恋、叛逆、网迷、人际关系障碍及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束手无策。他们痛苦、无助、有的甚至是悲观绝望。记得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从遥远的南方坐着飞机来找司晶,一进屋就拉着她的手泣不成声地说:“司老师,救救我的孩子吧,他要是完了我也就完了……”他们绝望的呼声告诉人们:孩子是他的一切,他们无法接受和面对孩子的失败与毁灭。许多的家长朋友通过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了解到她,就从全国各地涌到我这里来。二十几年来不知有多少孩子家长的眼泪浸透了司晶的心,也唤起了她强烈的责任感。[page]

      然而因为身体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她无法与太多的一筹莫展的家长的力量合二为一,只能通过写书和巡回演讲选几个典型案例来剖析一些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许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司晶老师所讲得那么严重,但掌握孩子现在的心理,引导他们的行为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总比临时“救火”有效得多。司晶说,许多“典型性”都是由“普遍性”演化而来的,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没病,防患未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不知多少家长留下这种遗憾:如果我早一点明白这些道理,我的孩子决不会这样啊!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己独尊,好占上风是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马加爵匆匆走完了从农村孩子到大学生到杀人犯的人生历程,他的叛逆行为是极度理智丧失的超乎寻常的个别现象,不具有典型性。但他引发的叛逆行为和叛逆心理则在青少年中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值得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这就是马加爵事件对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具有的深刻提示!

      我们的孩子最初都是身心健康的好孩子,可为什么许多家长倾其所有想让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快乐健康,而他们使出全身解数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反的呢?孩子的抱怨和叛逆让许多家长陷入了极度的烦恼和困惑之中难以自拔。

      二十多年与孩子和家长们相伴走出灰暗人生的经验使司晶明白,教育孩子不是打骂,更不是生搬硬套那刻板的道理。每一个孩子都腻烦“道理”,因为他们生下来听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道理。许多孩子就因为听的道理太多才产生叛逆,与家长的要求背道而驰。最高明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教育,是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父母的性格修养及感情是否和睦,家长人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使孩子心灵受到扭曲和伤害。也许您会说,我们不都听道理长大的吗?时代不同了,孩子思想浓度、精神需求和成熟的程度已超出我们想像的范畴,我们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因而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有可能和孩子同步发展。

      司晶说,只要我们肯谦卑下来接受孩子做我们的老师,孩子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关于孩子:差生、早恋和性

      吕强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小学学习一直很好,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将来考上名牌大学。上中学以后,科目多了压力也大了,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于是他被家长、老师同学判定为“差生”。从此他开始自暴自弃,离家出走、上网玩游戏、赌博……爸爸骂他“窝囊废”,妈妈说他“没出息”,老师找他“训话”,他心灰意冷,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不敢回家,害怕爸爸的棍棒,别无选择之际他选择了四处流浪,甚至想到了死……在司晶的帮助下家长改变了态度,他重拾自信走出了阴影。家长激动地对司晶说:“想想挺后怕的……真是太谢谢你了,司老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三个亿,最保守估计也有5000万所谓的差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歧视和白眼使他们消极自卑、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由于心理压力过重患上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生价值观。青少年自杀的数字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也居高不下,而那些走向犯罪的孩子多半是被学校和家长“拍死”的“差生”。有的案例怵目惊心。

      甜甜是一个高中生,天生丽质,聪明伶俐。由于过早地涉足男女之情,小小年纪的她竟然和六个男人发生性关系。由于男人们的争风吃醋,她和家人的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终于学校开除了她,一贯对她十分娇惯的妈妈也忍无可忍地拿起了棍子,一气之下说出“像你这样不要脸的东西死了省心”的话。家长的打骂,同学和老师的白眼让她认定自己就是一种下贱的“坏女孩”,“下贱”的坏女孩没人理,只有去找“下贱的男孩”,最后发展到夜不归宿,怀孕打胎,最后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她绝望了,她感到走投无路了,她想到了自杀……家长没有想过,孩子有今天他们应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司晶老师认为,因为早恋一直以来是家庭和学校持否定态度的事情,所以孩子们一旦早恋压力就非常大,一旦越轨便自我认定是一种耻辱,哪里还敢和家长说,更不敢告诉老师或同学。人在经历情感波澜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一个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倾诉,尤其是女孩子。如果甜甜在第一次和男孩子亲密接触的时候能坦然地没有任何压力和顾虑地告诉家长,能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引导、关爱和理解、帮助和体贴,她绝不可能走得那么远,滑得那么深,把自己害得那么惨,给家庭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给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带来那么大的烦恼和麻烦,甚至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page]

      然而恰恰相反,在她深陷情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她最害怕面对的是给她压力最大却对她最亲最有义务和责任帮她的家长和老师,以至酿成了如此的悲剧。所以,加强中小学包括大中专学校学生的情爱与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情爱与性爱的观念,是关系到一代年轻人身心健康的头等大事。

      “拉自己一把”、“拯救青春”是司晶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是一句触及人心灵深处的责问,也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下一个值得企业家及为人父母和师长者深思的命题。

      (咨询电话:0951-6023068 6027608 13995209086)

      《拯救青春》助您精神环保

      “司老师,我要马上见您!”“你是咨询吧?”“我要立即见您,否则就没有机会了……”“什么事啊,这么急?”“我要杀———人!”

      杀人的“杀”拖得又长又狠,我一下子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以上的文字来自司晶撰写的《拯救青春》(父母版)一书的咨询手记三———《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要杀老师》。在司晶的开导及多方努力下,这个女孩解开了心结,放下了即将举起的刀。

      在《拯救青春》中,集中的是15位中学生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浓缩了中学生因早恋、厌学、人际、家庭等各种因素而消极绝望的案例。尽管一些故事在我们看来过于极端,但这些被放大了的学生问题却能够折射出每个人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司晶从自己20年心理咨询的工作经历中,筛选出这15个故事的目的并不在于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与一般倾诉类书籍不同的是,司晶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上了理性的“个案分析”,它深刻解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为家长们指明了解决的方向。(裴艳)

      《拉自己一把》让你走近司晶

      一个从来没上过学的人何以3次震撼北大讲坛?

      一个17岁才识字的人是怎么撰写出数百万字作品的?

      一个历经70余次手术、仅靠体内3根钢棍支撑身躯的人何以巡回演讲400余场?

      ——在司晶所著的自传体式心灵励志作品《拉自己一把》中,为你提供了问题的答案。

      《拉自己一把》有两个部分,上篇“没有足迹的路”向读者倾诉了司晶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伤痛,下篇的“生命对话录”讲述了关于男人、关于死亡、关于权力、关于中学生、关于大学生、关于女人的故事。在司晶的自传部分,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的苦难,大家感受到更多的是司晶的自救意识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毅力和能力。《拉自己一把》的下篇,读者看到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正在经历,或者可能即将经历的,来自情感、事业、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每个案例后,有司晶非常真诚的感言。从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司晶的智慧、善良、积极、理性和责任心,它是司晶的心灵自传。(裴艳)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上一篇:新疆农业大学攻克世界性水利难题
    下一篇:晚报两作品获环保好新闻奖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