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顾瑞珍)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的“民生指数”显示,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环保参与能力差,更须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参与。
数据显示,公众对环境负面问题的敏感程度和关注程度远高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正面的环境问题。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知程度达到85.4%,27.1%的公众表示对环境
80%以上的公众最近三个月没有参加过环保活动,而参与的公众仅占6.3%;同时,当公众遇到具体的环保活动时,视当时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参与的比例最高,达到40%以上,自主参与意识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
“民生指数”显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目前公众最关注公共空间的环保情况,比如空气、水、噪音等,关注程度达到34.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公众对拥有干净整洁无污染的公共环境的期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参与的环保行为却集中在个人的生活空间,并以简单的、浅层次的环保行为为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等。能迅速带来改善并获得利益的环保行为受到大力推崇,而有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并用于日常生活,或主动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或钱物的环保行为,则少人问津。
目前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虽然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但在参与的具体条件、方式、程序上还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合法的。环保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体制,将环保纳入社会公共事务全民参与的范畴,进行环保社会动员教育是当务之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