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缪琴) 全省未来五年科技走向,将会是怎样的脉络?昨日,在四川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咨询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2名院士为我省未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在智慧碰撞中,与会的干勇、沈志云、林祥棣等院士分析,未来五年,我省科技创新优势突破点将集中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和通信等前沿产业领域,而成都将在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领域挑大梁。
轨道交通
成都打破了局限
“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上,四川走在了全国前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成都交通体系建设,比如成灌快铁,最低5元的票价,打破了铁路运输与城市交通的局限,是一种很好的体制创新,也是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四川发展轨道交通,成都必然挑大梁。”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分析。
据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介绍,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推进综合交通智能化、软件信息化、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链建设,实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力争2015年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高速铁路是我国少有的能走到国际领先地位的成熟技术领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据沈志云院士介绍,他所牵头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一个轨道交通的国家实验室,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4年申报,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建成后的实验室将重点突破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争取制订全球350公里/小时高铁技术标准,并将在目前实验室最高600公里/小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
新能源产业
还得“量势而为”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新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重点锁定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林祥棣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内太阳能应用大多还处于低效率运转,比如用在路灯上,用来烧点热水。”林祥棣分析,眼下,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很快,但大多是光电效率仅达15%的低端产品,远低于国际上45%的水平。况且,低端的太阳能电池在制造流程中产生的污染与高耗电量,也会让新能源产业并不那么环保节能,“发展新能源也要占据高端,不能搞‘小煤窑式’的新能源产业,向中高档转变,发展太阳能系统,才是推动新能源最终的方向。”
此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分析,目前,国内各省规划的光伏产业到2015年的预计供给产能已高于全球总量,“由此分析,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规划,不能由于产业定位的趋同而造成产能过剩,必须量力而行、量势而为,这是在未来方向规划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对于风能的应用,徐建中院士分析,目前我省的东汽电站已达到全国第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结合我省的气候特点,创新叶片形式,实现智能叶片将有助于更好利用风能发展新能源。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上报国务院待批
下一篇:120多亿元的农村环保资金只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