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太平洋就已安装了预警系统,但东南亚的大海啸使国际社会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改进。这次演习是海啸后的首次大范围演习。
演习初期,位于夏威夷瓦胡岛伊娃海滨(ewa beach)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便“哔”声不断,这是对智利海面上一起里氏9.2级地震的模拟警报信号。警报在10分钟之内就从夏威夷预警中心及阿拉斯加州海啸预警中心分别发出。
这是演习当天9个警报中的第一个,警报说海浪已涨到约30英尺高。海啸移动的速度一般相当于一架商业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但预警中心将速度提高了四倍,因为演习需在6小时内完成。模拟和真实警报的明显区别在于太平洋预警中心的电话一直没有响。一般来说,警报一经发布,预警中心就会被来自政府和媒体的电话淹没,专家们不得不在监测地震活动情况的同时忙于回答他们的问题。
各国政府回馈预警中心他们收到警报的效率,警报通过近12种渠道不断传播,包括气象服务系统、电子邮件和传真等。没有几个国家报告出现问题。
太平洋预警中心还电话通知了个别国家,确认他们是否收到警报。相关内容还发送给了很多没有参与演习的国家。演习期间,美国萨摩亚群岛、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做出了疏散演习。但大多数参与国都仅做了模拟反应。
演习开始前几个小时,新西兰真的发生了7.4级地震,随后,印度尼西亚西部发生了6.8级地震,不过都没有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报告。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主任查尔斯·马克里利(charles mccreery)称,预警演习还未开始就已获得成功,因为它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注意,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东南亚海啸发生前40年里,国际社会对于海啸预警毫不关注。马克里利说:“这是一个让大家重新关注海啸预警的大好机会。”
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太平洋预警系统得以改善。印度尼西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均花费上百万美元按照太平洋预警中心的标准建立自己的预警中心。
海啸预警中心的发言人布莱恩·亚那齐(brian yanagi)称,预警中心每天都会发现地震,但并非每次地震都会引发海啸。(魏圆)
上一篇: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立法启动 框架草案已起草完成
下一篇:薄熙来: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合作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