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废气与恶臭扰民是化工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在第二届全国化工行业环境风险应对专题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周学双提醒企业负责人。化工企业在为地方GDP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困扰。可以说,那股无法形容的气味是很多人对化工厂最深刻的记忆。一些企业也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难道这个困扰真的挥之不去?
在第二届全国化工行业环境风险应对专题研讨会上,记者见到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莲时,她正为工业废气处理的问题发愁,因为她的处理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连连碰壁。
恶臭问题纠缠化工企业
工业废气成分复杂,微生物处理难奏效
“工业废气处理和水处理不一样。”李瑞莲告诉记者,由于气体产生量大,不可能像水处理那样有充分的停留时间,所以微生物无法解决废气处理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她给记者进行了详细计算:以每小时排出1万立方米气体为例,用附着微生物的填料去处理这些气体,假设填料截面面积为4平方米,要让这些气体在填料中停留1分钟,填料的长度就要超过41米。“1万立方米/小时的废气排放量并不算大,但哪有这么大的空间让气体停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呢?在化工厂,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停留曝气时间为4~5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时间也要8小时左右。”因此,生物治理对于工业废气来说很难奏效。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复杂,产生废气的成分也很复杂,增加了处置工作的难度。“如果采用活性炭吸附,由于气体产生量很大,活性炭两三天就会饱和。有些企业采用水洗的办法,也就是用酸碱中和的原理,但是,很多气体非酸也非碱,因此水洗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李瑞莲表示,恶臭问题是逼迫很多化工企业搬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废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几公里之外排放,但废气不行。老百姓对味道很敏感,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其中是不是含有有毒成分,是否对健康有害。”
好技术推广仍处处碰壁
先治理,后收钱的BOT模式似难推广
考虑到长远发展,很多企业现在也开始关注恶臭问题,但大多都苦于找不到好技术。据介绍,很多企业为了解决工业废气问题,先后尝试过了活性炭吸附、酸洗碱洗和燃烧等治理方式。国内一些城市曾经大力推广过燃烧法,认为燃烧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很多废气在燃烧时必须加入柴油等助燃剂,一方面增加了处置费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燃烧不充分等原因产生新的污染物。“这类似于汽车尾气,烧掉了原来的废气,又产生了新的废气。”李瑞莲说。
李瑞莲向记者介绍了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利用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物质分子结构进行彻底断链、分解,最终生成水、二氧化碳及其他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已实现废气彻底无害化。这一技术操作简便,处理每立方米废气的耗电量仅为0.003千瓦,而且处理后的废气温度只增加两摄氏度。
“与燃烧法相比,这种技术前期投资比较大,是燃烧法的2~3倍,但运行费用要低得多,每千立方米废气处理费用在5元左右。这样一来,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采用这项技术的成本就会与燃烧法持平,而这套设备至少可以使用15年。”李瑞莲介绍说。
上一篇:台经济部将设麦寮中心 督导环保与安全生产
下一篇:英前首相布莱尔和李冰冰在沪出席环保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