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茂县变电站的时候,许毅甚至没听说过茂县这个地方,尽管茂县与他的家乡眉山同在四川省。他在地图上搜了半天,才找到这个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的小县。
如今,这个年轻人已经在深山中的变电站坚守了4年多。和他一起常年驻守在此的,还有另外25名年轻同事,他们大多是35周岁以下,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院校,现在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绵阳检修分部的员工。
他们的任务,是守护一条重要的能源通道。
作为500千伏变电站,茂县变电站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水电站外送的枢纽之一,也是四川三大水电送出大通道之一,每年有100亿度电通过这个变电站送上国家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
但对于这些毕业于名校的年轻人来说,这里太偏僻了。从成都驱车,途经映秀、汶川,沿着213国道,到达岷江上游的茂县。县城四周大山环抱,清冽的岷江水穿城而过,座座羌寨耸立在山边。
深秋时节,记者到访茂县县城的时候,高原的阳光暖洋洋的。但茂县变电站却是另一番光景。
变电站位于茂县城北的一个山谷中,海拔1630米,周围的大山有明显的山体滑坡痕迹。一下车,同行的几人不禁拉紧了领口,这里的气温明显低于县城,山谷里的寒风几乎要把人掀翻。
对于26名年轻的电力员工来说,这种天气是家常便饭。
2009年来上班的第一天,由于汶川地震造成的道路破坏还未修复,许毅和同事们在高速公路上被困12个小时。2008年汶川地震中,茂县是国家评定的10个极重灾县之一。
“当时真是心灰意冷。”许毅回忆说,“即便是现在交通也不便利,遇上泥石流,我们会被困在变电站里好多天。”
2011年到站工作的庄秋月,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刚到茂县变电站时,空气干燥,经常流鼻血,工作起来脑袋昏昏沉沉的。冬天最低温度大约在零下15摄氏度,山里风大,防寒服外面套上棉大衣都觉得冷。”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林俊峰已在茂县变电站工作了3年,身边的同学多数留在了上海、江苏等地工作,唯独自己来到偏远的茂县,有时候他内心不免有些失落。
占地68亩的茂县变电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大型设备,其中不少是从日本、瑞士等地进口的。
“许多设备闻所未闻,即使以前听过,也从来没见过实物。刚到茂县站时,脑子都是懵的。”林俊峰说,“这些设备有各种各样的部件,光是了解这些部件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500千伏无小事。”工作人员说,“作为电网主动脉上的重要一环,茂县变电站的一个小失误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一个信号灯的异常,即使它未对设备运行产生任何影响,我们都会进行全面分析,绝不放过任何隐患。”
主控室的电脑前,几位值班员盯着屏幕一言不发,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24小时对站里的设备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并赶赴现场。高度紧张与单调乏味并存。
此外,每日要进行3次详细的巡视、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遇上雨雪等天气,还会加上几次特殊巡视。
记者在站长李宗宇的带领下,沿着巡视路线参观,电流的嗞嗞声萦绕在耳边。李宗宇说,变电站内数不胜数的监测参数、设备运行状况等都是他们巡视的内容,正常巡视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雨雪天时间会更长,穿再多衣服手脚都会冻麻。
26人被分成两个班,每周轮一班,上一周休一周。碰上紧急事务,得赶回来加班。除了茂县变电站,他们还管理着另外两个变电站,分别叫色尔古和路坪。每班13个人分开在3个站值班。除了偶尔去不远处的一所学校打打篮球,变电站的员工几乎足不出户。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变电站周围的山上不断有巨石滚落,主震之后,几名值班员还没缓过神来,远处的主变压器就冒起了浓烟。监控视频捕捉到主变压器在剧烈的摇晃中,不断有部件掉落,并发生了爆炸。
情况十分危急,几名值班员拿起灭火器冲向主变压器,将大火扑灭,保住了主变压器的核心部件。
“感觉他们都不要命了,也觉得榜样就在自己身边。”这是林俊峰第一次看到这段监控录像的感受。
刚到变电站工作时,林俊峰也经历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为此,站上专门为小林安排了时任站长黄礼军作为师傅,并签订师徒协议,手把手教授小林检修知识和技术。
“那时候,一有问题,我就会问师傅,即使再晚,师傅都会为我讲解。”仅过了一年,林俊峰就成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优秀技能人才。
庄秋月比林俊峰晚报到3个月。“仅仅3个月,我就感觉到自己和他们产生巨大的差距。先到站的同事对大型设备的部件已经如数家珍,而自己却一问三不知。”
意识到差距,庄秋月每天都会和同事自习到晚上11点多。“这里每个人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大家比着干,生怕自己落后。”如今,庄秋月已从一名值班员成长为绵阳检修公司的变电运维管理专责。
你追我赶的背后,是变电站为新员工量身定制的严格考评和培训制度。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茂县变电站已将新员工培训办出特色,成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批员工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这些年轻人在深山中赢得荣誉,茂县变电站先后荣获“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华中电网500千伏变电劳动竞赛第一名”、“国网公司标杆变电站”等荣誉。变电站也成为国网公司人才培养的一个摇篮,不少年轻人陆续走出大山,走上管理岗位。
(原标题:26名电力青工深山坚守能源通道)